当全球军工需求热度提升,镍作为战略资源的价值正被重新评估。中国以近五年最低价大规模采购约10万吨高纯度镍,欧盟推出8000亿欧元武装更新计划,印尼削减镍矿出口配额30%,多重因素持续重塑镍市场的供需结构。
【军工领域:需求的新增长点】
除新能源和不锈钢等传统用途外,军工产业正成为镍需求的重要来源。现代军事装备中,高镍合金被广泛应用于舰船甲板、导弹发动机等关键部件。研究表明,镍含量每提升1%,导弹在极端环境下的故障率可降低15%,高纯度镍需求因此显著上升。
2025年上半年,中国纯镍进口量同比增长100.6%,远超4.9%的全年消费增速,反映战略储备规模正在扩大。行业分析认为,当前储备可满足一定时期的高强度需求,覆盖装备维护与制造等环节。国家层面的采购策略进一步影响市场预期。
【印尼政策调整引发供应风险】
印尼供应全球约63%的镍资源,其政策变动对市场影响显著。2025年,该国将镍矿开采指标大幅削减,同时实施外汇结算规定和环保审查,导致冶炼企业运营成本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印尼镍产品以低纯度镍铁为主,高纯度电解镍仍需进口,目前高纯度镍较普通镍溢价约20%。
贸易政策方面,中国对印尼不锈钢产品加征关税,并积极拓展菲律宾、哈萨克斯坦等供应渠道,以降低资源依赖。市场反应方面,LME镍库存大量流向东亚地区,供应紧张预期持续升温。
【价格机制转变:预期主导市场】
尽管当前镍价仍处于阶段性低位,但市场驱动逻辑正从成本导向转向预期主导。新增供应方面,坦桑尼亚卡邦加等项目预计2026年才能投产,短期内难以缓解缺口。需求端,欧盟军事计划可能推动镍需求年增长12%,中国采购规模已占全球高纯度镍产量的15%。
预期差推动囤货行为,2025年上半年全球一级镍提货量增长350%,东亚地区占主要比例。地缘因素进一步加剧了供应担忧,推动镍价步入新一轮波动周期。
【产业链升级与技术突破】
应对资源供应风险,中国加快技术研发构建自主供应链。甘肃金昌基地应用加压酸浸技术,将镍转化率提高至92%;广西防城港项目实现将低品位红土镍矿转化为电池级硫酸镍,逐步减少对进口高纯度镍的依赖。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显著,镍基合金企业股价大幅上涨,相关产品已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等高技术装备。同时,随着固态电池技术发展加速,高镍电池材料的需求潜力进一步扩大。
【结语】
随着战略储备持续推进,镍已从工业金属逐步提升为战略资产。地缘格局、产业政策与技术突破共同驱动资源价值重估。在全球竞争背景下,对镍资源的掌控与定价权,已成为影响未来产业与战略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