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国际油价涨价 对于中国油企是福是祸?
国际油价涨价 对于中国油企是福是祸?
  • www.chemmade.com
  • 2011-03-22 14:51:55
  •   石油,在世界能源市场兴风作浪,挑起世界经济的风起云涌,引起国际政治的勾心斗角。这场石油危机,对于中国油企,是福是祸?
      
      无论是日本地震,还是利比亚战事,近来频繁发生的局部地区动荡,令国际油价如火箭发射般猛涨,而这对于中国两大石油大佬——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而言,犹如打翻了的五味瓶,酸甜苦辣样样皆有。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未来国际不确定因素有增加的趋势,但“两桶油”的国际化目标仍然不愿改变。
      
      石油危机影响有限
      
      以法、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于3月19日正式开启了代号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对利比亚展开军事打击,国际社会军事干预利比亚局势的序幕正式拉开。这是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西方国家发动的最大规模军事行动。
      
      据了解,目前包括石油重镇拉斯拉努夫在内,利比亚的多处石油设施已遭破坏。这不免让人在担心原油供给出现缺口的同时,更担忧中国两大石油巨头在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业务是否会因此蒙受损失。
      
      3月21日,在上海中油阳光大酒店的会议厅里,数十家媒体争先恐后地向正在进行2010年业绩说明会的中国石油高管们提问,而问题的焦点几乎都对准了近期频繁发生的国际危机。
      
      中石油财务总监周春明在接受记者提问时指出,“在中东、北非明显有动乱的国家,上游这块我们没有项目。”但周春明也坦言,中石油集团公司在利比亚有一些工程施工服务的业务,但由于规模不大,因此所受影响并不大,而在其他中东地区,中石油业务发展仍然顺利。
      
      而中石化和中海油在当地也没有已经投入使用的开采项目。消息人士透露,中石化在非洲的项目大多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和叙利亚。
      
      90美元压力线
      
      受利比亚遭遇多国部队军事打击消息的刺激,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迅速飙升。截至记者发稿,纽约商业期货交易所5月份交割的轻质原油期货电子盘价格报每桶103.8美元,上涨1.95美元,涨幅1.91%。那么,原油价格飙升对中石油和中石化而言,究竟是福是祸?
      
      在中石油2010年的业绩报告中,2010年中国石油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139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6%,平均日赚3.83亿元。如此惊人的业绩正是主要来源于原油价格的上涨。
      
      然而,面对在百元高位震荡的国际原油价格,国内石油公司的老总们却皱起了眉头。周春明指出,“按照中石油目前上下游一体化的匹配,现行油价大概运行至90美元的时候,对中石油的利益传导是正向的,但超过90美元,因为诸多条件的限制,给公司带来的影响就不是正面的了。”
      
      周春明强调,所谓的“90美元压力线”,还需要依赖中国对于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因为我们的原油绝大部分是通过自己的炼油厂,加工成成品油和化工产品传导出去,如果上游原油价格很高,下游又传导不出去,那么就会对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海外布局有风险
      
      在昨日的业绩说明会上,周春明拿出这样一组数据,“目前我们在国内的加油站,每加一升油,其中约56%是从国外进口的。而2010年我国原油消费同比增长12.9%。”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中国人所依赖的海外“油罐子”并不安全,尤其在国际环境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国内石油企业的海外布局是否科学合理变成了关键。
      
      来自美国能源情报署(IEA)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海外石油投资有接近60%的项目在政治局势不稳定的非洲和中东地区,利比亚是这些政治不稳定国家中的一个。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工业经济与管理教授范秋芳也表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经营向来存在区位集中度过高的不足,“过去接近60%的收购都发生在政治敏感地区,驻地在中东和非洲的海外投资项目曾占到总数的近一半”。
      
      然而,对于欧美等政治因素相对稳定的地区,油气资源也早被壳牌、BP等国际大型能源公司瓜分,中国很难进入。因此,中国石油企业们的海外布局也是面临经营与风险的两难局面。
      
      对此,中国“油桶子”们却并没有放缓进军海外的步伐。中石油表示,在目前伊拉克有新项目在参与投标和争取,公司将加快推进五大油气合作区和三大国际油气运营中心的建设;中石化也是积极参与沙特阿拉伯炼油厂投资项目。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