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新能源产业人才在何方 超威等企业如何纳贤
新能源产业人才在何方 超威等企业如何纳贤
  • www.chemmade.com
  • 2011-02-13 09:36:02
  • 中国经济网
  •   春节前期雅戈尔为防止春节用工荒试图通过请假扣三倍工资的变相手段阻止员工请假,而日前富士康等大型企业也在火车站启动招聘。可见,用工荒和人才稀缺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逃避的现状。而尤其对于新能源产业等高科技行业,人才匮乏已经成为行业不得不面对的严峻现实。
      
      新能源产业目前存在的人才现状是,现有人才极度短缺,后备人才梯队不完善。这些隐患的存在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速度,尤其一二五规划后,人才的严重匮乏与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提速要求严重失衡,带来的必将是行业内动力不足、缺乏后劲的疲软状态。
      
      对于制造企业,用工荒可以通过及时招聘在短时间内缓解,而新能源产业由于涉及到高新技术问题,需要专业型的高科技高素质人才,而国内对人才的培养速度远不如对人才的需求速度,因而人才补空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正因为如此,现有人才已成为企业追逐的焦点。诸如蓄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超威,就通过一系列让人咂舌的条件来吸引高科技研发人才,引来不少观望。
      
      另外,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目前具备培养新能源高新技术人才能力的院校凤毛麟角,虽然教育部下发过紧急通知,希望各个学校能够立即着手建立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但院校自身条件欠缺及师资力量薄弱也导致了无法实现立即启动人才培养机制。
      
      有专家称,各院校能够大面积培养新能源人才至少得在三到五年后。而即便三年后各高校都有能力培养高端人才,那也得经过至少四年的本科学习,也就是说,新能源企业要全面缓解人才匮乏问题至少得在七年后!那么,这七年间,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才缺口从何填补?
      
      人才的巨大缺口导致的是行业内部的人才恶性竞争,不少企业表示,好不容易培养的技术人才被竞争对手高薪挖走,所以不得不从其它企业抢夺人才或者重新培养,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对于超威、吉利汽车等大型企业,由于其工作环境优良、待遇福利相对较好及发展前景看好等优势,在人员流失率上相对较小,在人才的招聘上也相对容易。而对于中小型企业,招人难用人难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