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我国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先行”
我国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先行”
  • www.chemmade.com
  • 2023-12-11 10:11:04
  • 中国石化报
  •   为加快构建推动氢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对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11月30日,全国氢能标准化工作大会在京召开。此次大会是在中国氢能联盟、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与国家能源集团的支持下举办的首届全国氢能标准化工作会议,重点解读了《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与会专家交流氢能技术、标准进展,分享实践经验,共同探讨氢能产业标准化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大会上,国家能源集团氢能公司还获批建设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标准验证中心。

      首个国家层面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发布

      为加快构建推动氢能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今年8月,国家标准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以下简称《指南》),系统构建了氢能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和顶层设计,明确到2025年标准体系建设目标,以近3年国内国际氢能标准化工作为重点,系统构建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涵盖基础与安全、氢制备、氢储存和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等5个子体系,提出了标准制修订工作的重点,部署了核心标准研制和国际标准化提升“两大行动”。

      《指南》提出,到2025年,支撑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发展的标准体系基本建立,制修订氢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30项以上,除建设国内氢能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外,要积极参与制定氢能领域国际标准,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国际标准化活动,转化国际标准在5项以上、国际标准提案在3项以上。

      《指南》发挥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对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马林聪指出,《指南》系统构建了氢能制储输用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为我国氢能产业链各环节提供了统一的规范和引领,有望推动氢能产业快速发展。下一步,应强化相关技术委员会的沟通联络,保证标准协调下的一致性;充分调动产学研用各方力量,探索形成氢能领域各类标准协同发展的新模式;加强标准体系和重要标准的宣传贯彻和培训,引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积极实施应用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合作,提升国际标准化能力。

      我国已制定氢能产业国家及行业标准130余项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氢气产量超过3500万吨,是世界最大制氢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到12682辆,比上年增长36%;建成加氢站358座,比上年增长40%。

      近年来,我国氢能产业虽然得到快速发展,但总体处于示范应用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氢能标准体系与国际标准体系相比,在氢能标准与技术进步的同步性、关键技术环节细化及标准覆盖面等方面尚有差距。现有标准体系不健全,超过一半集中在应用端,制储输及检测等环节可参考标准较少,制约了涉氢商业化项目的标准化建设和运营。

      2022年3月23日,我国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建立完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推动完善氢能制储输用标准体系,重点围绕建立健全氢能质量、氢安全等基础标准,制氢、储运氢装置、加氢站等基础设施标准,交通、储能等氢能应用标准,增加标准有效供给,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各类标准研究制定工作,支持有条件的社会团体制定发布相关标准。在政策制定、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工作中,氢能产业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积极采用推荐性标准和国家有关规范,推进氢能产品检验检测和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氢能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充分体现了“标准先行”在氢能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据统计,全世界已发布226项氢能技术标准,涉及氢能基础、输运、加氢站、安全、氢品质、储存、制备、加注设备、检测、应用等10个方面。

      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制定氢能产业国家及行业标准130余项,包括基础与通用、氢安全、氢制备、氢储存、氢输运、氢加注、氢能应用等7个子体系,对推动氢能领域技术进步、拓展应用领域、保障安全运营、促进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对于加快我国氢能标准化建设工作,国家能源集团科技与信息化部副主任袁明指出,应立足行业实际发展应用需求,将氢能标准化与产业商业化深度耦合,充分考虑氢能技术标准与行业现状的匹配度、与国际标准的通用性,积极参与并稳步落实氢能标准制修订工作,增强氢能标准体系的先进性、完整性、适用性。

      《指南》注重三大协同, 发挥对产业发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

      注重产业链上下游标准的协同。《指南》重点面向低碳氢生产、高效氢储运、可靠氢加注、多元化氢能应用,系统构建了氢能产业标准体系框架,涵盖了111项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目前,有28项正在制定、19项计划制定。

      注重创新技术与标准的协同。《指南》重点关注氢能制储输用各环节的关键核心技术、产品,协同推进技术创新、标准研制、产业发展,以标准促进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充分调动产学研用各方的积极性,加快制定一批氢安全、输氢管道、加氢站设备、燃料电池系统及零部件、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的标准。中国能源研究会氢能专业委员会委员马军认为,《指南》的发布,有助于提高氢能产品技术门槛,降低产业链各环节的衔接成本,从而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化初期,一些环节技术和产品还不成熟,各类示范和应用项目刚启动,标准统一将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和规模化生产的动力,标准化进程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对于新技术推广和项目技术路线的选择更具引领和指导作用。

      注重国内国际标准的协同。在开展国内标准研究制定的同时,《指南》强调积极提升氢能国际标准化水平,提升企业、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的国际标准化能力,鼓励他们参与氢能国际标准化工作,将我国氢能领域先进技术和应用经验转化成国际标准。中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鲍威说:“一方面,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引进转化先进适用的国际标准,带动国内氢能领域技术提升;另一方面,要主动提出国际标准提案,积极牵头或参与国际标准起草,培养一批懂标准懂技术的国际标准化专业人才,及时将我国先进技术和示范应用经验转化成国际标准。”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氢能、氢能制储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