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消费电子需求回暖 电池产业链企业发展几何?
消费电子需求回暖 电池产业链企业发展几何?
  • www.chemmade.com
  • 2023-11-13 10:11:56
  • 科创板日报
  • 随着消费电子需求回暖,消费类电池产业链愈发受到市场关注。那么,当前消费类电池产业链企业订单情况如何?消费类电池行业未来发展几何?


    近期,记者通过采访多家电池产业链企业了解情况。


    今年第三季度,博力威消费电子类电池收入约1.8亿元,环比增长约14%。该公司证券部工作人员表示,“从前三季度来看,确实能感受到消费类电池的回暖趋势,公司消费类电池主要为笔记本电脑软包电池及新兴消费如扫地机器人电池等。”


    欣旺达董办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消费类电池订单确实有增多。整体来看,公司的营收主力还是在消费类电池。”不过其表示,“某一家手机厂的订单对公司业绩拉动没有那么明显。”截至目前,该公司手机方面客户包括小米、华为、OPPO、vivo等企业。


    产品方面,上述欣旺达董办人士表示,该公司已从PACK拓展到电芯。据了解,其Q3消费电芯营收约15亿元,同比提升10%。


    在上游材料方面,近日业绩会上,厦钨新能董事长杨金洪向记者表示,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钴酸锂产品销量约为2.5万吨。“伴随消费电子产业链的持续复苏,公司钴酸锂产品产销量有望提升。”


    联赢激光主要产品为激光焊接设备,应用于动力及储能电池、汽车制造、消费电子等制造业领域。该公司董办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消费电子设备收入占比仍较低,但增速在加快。”


    “消费电子行业业务发展势头良好,(公司)非锂电业务的毛利率相对较高,非锂电业务的提升将对公司利润有正面影响。”联赢激光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


    联赢激光证券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进一步解释称,“锂电业务从增产到验收,时间相对更久些,一般一年甚至以上,而3C业务可能就6个月左右。此外,在人力等成本方面,锂电业务都会比非锂电业务高些。”


    国信证券分析师王蔚祺表示,“伴随消费电子与电动工具需求稳步回暖,消费类电池企业第三季度出货多呈现环比提升的情况;同时,在稼动率提升和原材料价格下滑的增益下,盈利能力环比表现稳定。”


    ▍消费类电池行业前景几何


    记者注意到,当前,不少电池厂商同时布局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池业务。


    从收入比重来看,珠海冠宇董办人士曾向记者表示,“该公司第三季度(收入)主要在于消费类电池的增长,动力电池目前规模仍较小。”毛利率来看,该公司2022年消费类电池产品毛利率18.62%,动力类电池产品毛利率为-30.84%。


    欣旺达证券部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相比于消费类电池,公司动力电池毛利率更高,但目前该业务仍旧处于亏损状态。”


    在应用场景方面,珠海冠宇董事长徐延铭对记者表示,“总体来看,在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传统消费类领域,锂离子电池市场规模较为稳定。此外,可穿戴设备、无人机、蓝牙音箱、AR/VR设备等新兴电子领域依然呈现出较快的发展态势。5G技术的普及、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将给锂离子电池市场带来更多机遇。”


    整体来看,在开源证券分析师殷晟路看来,消费锂电池是影响智能手机及笔记本续航及充电时间的关键零部件。长期看,国内电池厂商受益松下、三星、LG等日韩厂商退出;短期看,受益终端需求回暖叠加库存水平低,行业有望迎来量利齐升的新一轮增长周期。


    不过,也有产业链人士向记者表示,“相比于钛合金、3D打印等消费电子发展的新方向,消费类电池目前未有太大的技术创新或颠覆,其增长相对平稳。预计未来叠加5G、AI等技术,电池容量、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将会不断提升,市场空间也将进一步扩大。”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锂电池、消费类电池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