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深度融合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发展难点
深度融合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发展难点
  • www.chemmade.com
  • 2021-03-10 14:49:33
  • 央视
  •   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促进新型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产品研发应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当前,建筑是碳排放“大户”,我国建筑碳排放量占总碳排放量的1/3以上,且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建筑领域节能减碳是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点。

      全国人大代表陈康平认为,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十四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占比将越来越高。通过将光伏发电与建筑建材结合,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可以推动建筑从耗能型、节能型向产能型转变,成为打造绿色建筑的最佳解决方案。

      目前,国家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上,还缺乏一整套规范化、标准化体系。为此,陈康平认为,国家标准委应当尽快牵头住建、消防等部门及相关协会,进一步建立完善覆盖产品设计、工程建设、检测验收等各环节,与技术发展和市场相匹配的标准体系,比如“建筑中光伏组件的连接标准”“不同应用场景下光伏组件的设计规范”等,不仅可以让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有据可依,还可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掌握行业发展话语权。

      如何将光伏产业和建筑产业深度融合,是光伏建筑一体化产业发展的难点。陈康平认为,可通过搭建产业对接会等交流平台,加强“产、学、研、商、用”全方位对接合作,引导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产业化和市场化建设,推动技术成本下降和产品迭代,提供多元化的产品选择。

      目前,光伏建筑一体化还处于技术推广阶段,行业和社会利用度还不高。陈康平建议,一方面要鼓励新建住宅、商务楼宇、商业设施、工业园区、大中小学校等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将光伏组件作为建筑构件),另一方面鼓励既有设施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改造,政府公共投资项目可逐步强制推行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对于全部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给予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容积率奖励等政策支持。另外,对采用“自发自用为主,余量上网”模式并网发电的,可按实际发电量给予适当补贴,并积极探索“新能源+储能”模式,这样既可以实现负荷削峰填谷,增加电网调峰能力,又可以有效实现电费平价,真正加速替代传统能源。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碳达峰碳中和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