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双焦”高位盘整态势 持续强势格局
“双焦”高位盘整态势 持续强势格局
  • www.chemmade.com
  • 2020-09-01 09:43:44
  • 证券日报
  •   以“双焦”著称的黑色系商品期货焦煤和焦炭,年内以来联袂演绎V型走势,自年初高点回落,于4月份有所探底,进入8月份双双创出年内新高,截至目前,延续高位盘整态势。

      多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焦煤和焦炭的供需逻辑存在不同,虽然在今年以来同步创出阶段性高点和低点,但供需格局存在自身特点;由于基本面多空因素交替,焦煤和焦炭的利多支撑可能会有所分化,但整体来看,“双焦”的强势格局可能会持续。

      “双焦”8月份联袂创出新高

      今年以来,焦煤和焦炭同步走出V型行情,具体来看:焦炭期货2101合约自年初的1970元/吨,跌至4月份的1540元/吨低点,目前维持在年内高点2042.5元/吨附近盘整,截至8月31日收盘,该合约报收于1965.5元/吨,上涨57.5点,涨幅为3.01%。焦煤期货2101合约自年初的1227元/吨跌至4月份的1002元/吨低点,目前创出年内高点1249.5元/吨,延续高位震荡,截至8月31日收盘,该合约报收于1239.5元/吨,上涨21点,涨幅为1.72%。

      “双焦”年内走势如此同步,不禁让市场解读为供需逻辑出现一致性。多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焦炭和焦煤期价虽然在年内同涨同跌,但基本面支撑却存在异同点。

      五矿经易期货研究所副所长魏松辉告诉记者,年初海外消费需求走弱,海外煤炭大量流入中国,澳洲焦煤在一季度末不断下滑,最低点曾跌至100美元/吨水平,但在二季度后,澳洲焦煤交割资源减少,定价品转至蒙古煤,盘面价格开始修复,进入下半年以来价格向1250元/吨一线靠近。与之相对应的是,焦炭年内期价走势主要在于供需结构的不断调整,与定价品的转移不存在关联性。

      徽商期货煤焦分析师刘朦朦向记者表示,8月份是传统的终端需求淡季,然而成材品和原料价格却呈现“淡季不淡”的行情,尤其是焦煤焦炭价格更是创出年内新高,究其原因在于焦炭产量出现下滑,供应段并不充裕;同时,下游需求保持着旺盛的状态,焦炭作为主要原料供应,供需紧平衡格局由此展开。此外,在焦化产业高利润刺激下,除了政策性限产外,焦化厂保持较高开工率,焦煤价格在8月份由此呈现出较强走势。

      东证衍生品研究院黑色系相关分析人士也告诉记者,支撑“双焦”期价维持高位震荡的基本面在于三方面:一是高炉维持高负荷生产状态,在终端需求乐观预期未发生转变前,钢厂难以降低生产负荷,而环保限产从目前来看,对高炉的生产影响也比较有限;二是新投的焦炉产能虽有释放,但未达到放量阶段,更多程度上是缓解了7月份-8月份的供需缺口;三是海外钢厂高炉复产加速,焦炭进口量减少,此前给焦炭供需上提供的边际宽松效应在逐步减弱。

      提涨计划或将持续支撑期价

      近日,国内部分煤炭主产区陆续启动提涨计划,例如山西煤炭市场,8月31日,山西焦化企业陆续启动年内第二轮提涨50元/吨计划。但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钢厂仍按多需采购为主,由于自身利润压缩,钢厂对煤炭提涨抵触明显,预计近期提涨的焦化企业会继续增多,而个别低库存钢厂或率先接受提涨要求,煤炭价格后期或将持续较强走势。

      “在焦化厂库存偏低情况下,提涨计划预期会如期落地。”刘朦朦表示,焦化利润继续提升,同时,在对焦煤需求较为旺盛背景下,预计焦煤价格会出现一定补涨。盘面上,焦炭期货2101合约价格在创出今年以来的新高后,可能会回调近半个月,但在现货价格提涨的配合下将企稳回升。焦煤期货2101合约前期涨势略为平缓,现货价格补涨大概率会带动期价向上突破前期整理区间,预计后期价格仍将创出新高。

      魏松辉则认为,焦煤目前仍相对较为平稳,短期盘面预计以高位震荡为主,中长期走势则取决于进口煤增量幅度及下游产量增幅,供需面如果走弱(港口库存重新回升)价格重心下移概率较高,同时,需关注四季度海外需求回升后对国际焦煤价格的提振力度,因此,目前焦煤盘面价格中性偏空。

      刘朦朦表示,短期来看,原料供应偏强局面难以改变,旺盛的需求是主要推动原因。钢厂保持较高的开工率,对焦炭需求良好,同时,消费较快导致钢厂原料库存有效降低,补库情绪积极,这些都是焦炭价格高企的支撑因素。原料价格空间的下限在于四季度焦炭新增产能投产,所带来的增量对市场供应紧张的缓解程度,以及焦化行业去产能后续实际执行力度。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焦炭、焦煤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