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天然气发电迎发展窗口期 仍需政策加持
天然气发电迎发展窗口期 仍需政策加持
  • www.chemmade.com
  • 2020-07-13 15:48:51
  •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   低气价下,一直发展缓慢的天然气发电能否迎来春天?

      在石油观察日前举行的“低气价和气电发展”会议上,中国石油学会石油经济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朱兴珊表示,自去年以来,气电发展明显放缓,随着电价进一步降低,气电价格疏导将更加困难。

      截至2019年底,中国气电装机容量为9022万千瓦,同比增长7.7%,增速较上年下降2.9个百分点。

      这也导致发电用气量增速从2018年的16.9%降至去年的7.8%。去年中国清洁电源装机占比提高至41.5%,气电占比仅约4%。

      为缓解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今年政府部门要求从2月1日到年底,除高耗能以外的大工业和一般工商业的电价降低5%。

      此前,电价已多次下调。2018年和2019年,政府连续两年要求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10%。

      这对成本较高的天然气发电提出了更大挑战。

      朱兴珊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各地发电气价约2.2-2.7元/立方米,燃气电厂发电成本约为0.56-0.58元/kwh。其中,燃料成本占七成以上。

      与其他清洁能源发电相比,气电在价格方面不具有竞争优势。目前气电的上网电价约为0.5-0.7元/kwh,高于水电、煤电、核电和光伏发电等上网电价。

      天然气发电为企业带来的利润也较为有限。华电福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00816.HK)是中国华电集团旗下唯一一家多元化清洁能源上市公司。去年,该公司天然气发电量同比增长30.6%,营收同比增17.8%,业务利润却同比下降了33.1%。

      但业内人士多认为,从长远看,天然气发电依然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前景。

      中海油气电集团总工程师单彤文曾表示,未来需要大量的燃气机组提供调峰调频服务。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的大幅提升,电网负荷的峰谷差越来越大,需要有足够容量的、灵活启停的天然气发电厂来调节电网负荷峰谷。

      其中的关键因素是,未来燃料成本能否进入下降通道,天然气发电项目经济性能否获得根本改善。

      今年出现的低气价,给予气电发展的窗口期。

      今年以来,国际LNG价格出现了大幅下滑。海关数据显示,今年1-5月,中国LNG进口量为2548万吨,同比增加了7%;进口总金额为727.77亿元,同比减少约12.7%。

      朱兴珊给出预测数据称,“十四五”期间,国内LNG综合进口成本为6-7美元/百万英热,相比“十三五”时期的9-10美元/百万英热,大幅回落30%-50%。

      朱兴珊表示,当前国际天然气价格走低,有利于气电发展,但这并不是决定因素。决定因素应是国家的环保政策。

      以英国为例,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英国发布了一些环保政策。进入90年代,英国气电快速发展,2008年气电发电量达到高点,占全国发电总量的45%。

      2015年,英国开始实施碳交易“地板价”,将国内碳交易最低价格设定在18英镑/吨,削弱了煤电的价格优势。2012-2017年,英国煤电发电量下降约84%,煤电在发电量中的占比由42%下降到了7%,气电发电量由27%升至了45%。

      针对中国天然气发电产业的未来发展,朱兴珊认为,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气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和产业支持政策。

      朱兴珊表示,随着天然气市场化改革推进,未来天然气供应主体更加多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天然气供应稳定性将不构成制约,应该明确其“快速发展”基调。

      朱兴珊建议,“十四五”规划应加大减煤增气力度,不再新增煤电机组。大力支持气电与可再生能源融合发展,捆绑享受有关补贴和优惠政策。

      环保政策约束力度也应进一步加大。制定更加严格的火电常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快构建和完善全国碳市场,并设定“地板价”。

      朱兴珊还表示,需多途径降低用气价格。为利用低价进口LNG现货营造有利环境,按照风险和收益关系理顺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关系,设法降低供应链成本。

      此外,应制定反映气电环保价值调峰价值的电热价格机制,建立产业上中下游合作机制等。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石油天然气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