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论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热门评论 > 评论:稀有惰性气体不懒惰
评论:稀有惰性气体不懒惰
  • www.chemmade.com
  • 2018-08-17 11:07:19
  • 中国化工报
  •   自瑞利和拉姆塞在19世纪末发现氩后,稀有气体的化学惰性一直是化学界的热门话题。随后,化学家陆续从实验研究方面充分证明了稀有气体的化学惰性。英国著名原子物理学家卢瑟福和索迪等以不足1立方厘米的氡,用硫酸、盐酸、硝酸处理,并使之通过铬酸铅、铬酸镁等强氧化剂,也未发现有任何化学反应发生。在有机世界中,也没有找到稀有气体化合物的蛛丝马迹,进一步巩固了人们对稀有气体在化学性质上完全惰性的观点。它们似乎是元素家族中的孤家寡人,与其他元素老死不相往来。

      直到1962年,加拿大化学家巴特利特在研究超强氧化剂六氟化铂(PtF6)时,发现它可与氧气化合生成O2PtF6。这是人类第一次制得O2+的盐,证明PtF6是极强的氧化剂。

      仿照合成O2PtF6的方法,将PtF6的蒸气与等摩尔的氙混合,在室温下竟轻而易举地得到了XePtF6的橙黄色固体。人类合成了第一个稀有气体化合物——六氟合铂酸氙(XePtF6),而且是在室温下合成的。所谓的稀有气体化学惰性的观点随之被推翻。

      在以后不长的时间内,人们又相继合成了一系列不同价态的氙氟化合物、氙氟氧化物、氙氧酸盐等数以百计的稀有气体化合物。到1995年,稀有气体化合物又有了突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稀有气体化合物—HXY(X为稀有气体元素,Y为卤素),例如HXeCl、HXeBr等。但是,迄今仍未合成稀有气体氖、氦元素的化合物,它的完成大概要靠下一代的化学家的努力了。
  • 文章关键词: 化学惰性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