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期货、期权双管齐下 筑牢聚烯烃产业防火墙
期货、期权双管齐下 筑牢聚烯烃产业防火墙
  • www.chemmade.com
  • 2021-04-08 09:44:17
  • 文华财经
  •   昨日,由大商所、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化工产业(衍生品)大会在杭州举行。在塑料分论坛上,记者明显感受到,提高风险防范水平越来越成为聚烯烃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和关键性举措。运用期货、期权工具管理经营风险,也成为聚烯烃企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后疫情时代聚烯烃行业迎新变局

      中国塑料行业近些年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当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去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实体企业受到了挫伤。但随着全球央行放水,许多商品又V型反转,商品的大幅波动给实体产业链带来了一些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疫情对化工企业都带来了不小的考验和冲击,且呈现出了一定的分化。

      “头部企业抗冲击能力强,受到的影响较小,疫情后恢复再生能力强,速度也更快;相对而言,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光大期货分析师周遨表示,这种分化必然带来一个结果,就是疫情过后,一部分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让渡出去,被头部企业收编吞并,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从投产上来看,近几年全球聚烯烃行业正经历新一轮的扩充高峰,尤其是在民营大炼化和煤化工齐发力的推动下,国内聚烯烃产能增长迎来新的台阶。

      对此,物产中大期货分析师张骏也认为,疫情带来的低油价和高需求(主要是防疫品需求)使得国内聚烯烃市场景气度较过去两年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行业投产周期。“后疫情时代下,油价上涨带来成本抬升和防疫相关需求的回落,但新产能释放具有刚性,聚烯烃行业或面临压力。”张骏表示。

      “从产业供需的基本面来看,2020年国内聚烯烃增量进入大爆发期,国内产能的释放也在加速。”中石油华东化工销售公司信息部副经理许彦在论坛上表示,2021年仍是产能大幅增加的一年。据市场预计,2021年聚烯烃的产量在8590万吨,同比增长20.9%。

      在许彦看来,新一体化装置是未来5年增长最快的企业,初步统计到2025年新一体化企业PE产能总规模1355万吨,对传统国有石化企业将造成较大的冲击。

      “未来5年是新一体化企业快速发展的5年,年平均增速达到20.4%,发展势头十分迅猛。PDH年平均增速15.1%,煤化工、中石油紧跟其后,增速在8.2%;而老牌企业中石化、中海油平均增速在5%左右。尽管中石化增速相对较慢,但其体量仍不容小觑。”许彦称。

      据许彦介绍,新一体化和PDH装置大部分都集中在沿海地区,尤其是PDH装置全部都在沿海地区,而华东和华南地区又是国内最大的PP使用地区。“新一体化和PDH企业抢占华东市场是首要的任务。内陆PP生产企业在沿海市场的份额将会被逐步蚕食。”许彦说。

      衍生工具管理风险能力进一步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的疫情也在很大程度上测试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进一步提升了风险管理能力,将期货衍生品作为企业首要的风险管理工具,以应对不可预知的各类风险考验。

      浙商期货总经理张英军在分论坛上表示,化工产品期货期权品种推出后,丰富了企业运用衍生工具进行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手段,而场外衍生品市场也推出了期权、掉期和远期等交易工具,整体来看,国内场内和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体系和工具得到了很大补充,例如含权贸易和基差交易等。

      记者了解到,随着化工品期货趋向成熟,期货市场服务化工产业链企业的能力持续增强。比如在价格发现方面,聚烯烃期货价格已经成为现货贸易的定价基准,行业内采用期货价格加升贴水的模式确定贸易价格的方式已经越来越普遍。

      “通过期货点价,聚烯烃生产企业可以提前锁定销量及价格,拓宽销售渠道;下游工厂可以实现多次点价,规避结算价格高带来的经营风险。基准价的市场化、点价的灵活性和升贴水的议价性,将使点价模式在聚烯烃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周遨称,当前聚烯烃产业链企业利用聚烯烃期货工具规避风险的方式方法也呈现多样化态势,发展出仓单融资、产能预售和套保套利等多种创新模式。同时,企业也可根据聚烯烃期货价格来判定行业运行节奏和景气度,从而合理安排采购和销售。

      张英军表示,从产业角度来说,衍生品帮助产业企业找到生产经营中所遇到的痛点。在实际操作中,不同类别的生产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需要,在期货市场进行买入或卖出的套保交易。例如当生产需要时,可通过期货市场交割,能够从期货市场直接买进需要的原材料,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平仓买现货,虽然通过期货市场有盈利或亏损,但可以掌握现货市场价格变化,来进行反向套利交易等。

      此外,期权在聚烯烃贸易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与期货“双管齐下”,更好地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这一现象说明当前市场对聚烯烃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的认知和认可不断提升,也体现出基差交易、含权贸易等产融结合创新模式的有效性得到了发挥。

      提升创新服务能力增强产业企业黏性

      “虽然我们现在处在聚烯烃行业快速增长或者投产的周期,未来每年有12%—15%的行业投产速度,但是整个聚烯烃行业金字塔的产业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上游还是相对集中,下游相对分散的这种特征并没有变化。”北京四联创业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廖承涛在论坛上表示,从上游生产企业的供给侧计划经济到下游需求端的市场经济之间的错配,体现出了流通服务商存在的价值。

      事实上,在这一过程中,聚烯烃行业中确实出现了大型的流通服务商,并且这几年发展得越来越强。“现在上游生产企业要求他的核心服务商要有足够雄厚的资本实力,包括扎实的渠道能力,还要有专业的风险管控能力。”廖承涛坦言。

      记者了解到,作为一个有着20年历史的企业,四联在金融衍生品的使用上,核心在于实现两个功能。“第一个是风险管控的功能。我们不断根据规则和自身发展需要定义头寸规则、敞口规则,坚持用金融衍生品保持这个规则执行下去,这可能是我们这些流通企业最核心的功能。另一个功能就是我们也希望通过利用金融衍生品去服务上下游,更好提升整个化工产业的效率。”廖承涛介绍说。

      在他看来,未来,随着大商所不断完善推出新的塑化衍生工具,能够将产业链上中下游之间还存在的单边价格博弈真正融合到一起,形成产业链真正互赢共利的模式。

      “一切的衍生品都是以产业服务为基础的,不管是贸易企业还是生产企业,我们要紧密跟随现有衍生品为下游客户提供更多的服务。”道恩集团有限公司市场部部长杨书海如是说。

      同样对于有着服务角色的期货公司来讲,在服务产业客户的模式上也将随着行业的发展尤其是风险管理公司的壮大而不断创新。

      “目前期货公司对产业的服务已由过去的以经纪业务为主,投研、交割服务为辅的传统金融模式,转化为物流、商流、信息流等一体化的供应链集成模式。”张骏表示,从投研出发,到衍生工具的选择,再到价格风险的对冲,乃至借助风险管理公司渠道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真正为产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这一模式不仅能够更有效地化解价格波动带来的企业经营风险,还能大幅提升产业客户的黏性。”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聚烯烃、期货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