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技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专利技术 > 南开大学研获“分子盔甲”抗体药物不再娇弱
南开大学研获“分子盔甲”抗体药物不再娇弱
  • www.chemmade.com
  • 2018-11-29 16:23:40
  • 新华网
  •   抗体药物等生物制剂极易受到温度、酸碱度、压力等外界环境影响,在运输使用过程中,需要冷链处理或添加稳定剂,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和潜在安全隐患。日前,南开大学研究团队的一项成果有望破解这一难题。

      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陈瑶研究员团队利用一步法将抗体分子与金属盐、有机配体结合,实现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包裹抗体分子。这种新型的“分子盔甲”,可为抗体提供良好的热、化学及机械力的保护,使抗体寿命得到有效延长,其保护层可在温和条件下快速去除。实验证明,穿戴“分子盔甲”的抗体可实现日常/极端环境长期贮存、运输和使用,不再“娇弱”。该成果27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材料化学领域权威刊物《先进材料》上。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是近20年快速发展的一类新型多孔材料。陈瑶团队将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与抗体类生物制剂结合,对多克隆抗体和广泛市售的单克隆抗体药物(阿达木)进行了“包裹”,通过反复测试,最终筛选出适用于抗体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保护策略,并对该新策略的安全性和保护性能进行了多方面测试。

      结果表明,在模拟的各种极端环境条件下,被保护的抗体仍然保持其结构和活性。在4摄氏度到50摄氏度不断变温环境中保存3周,抗体仍然保持其活性。这一实验结果证实了新策略在生物制剂常温长期储存运输方面的巨大潜力。值得一提的是,“分子盔甲”可以在抗体药物使用前通过一种极其简便的方式完全去除,不会随药物进入人体,大大提高了新型生物制剂的安全性。

      陈瑶介绍,这一成果的应用或将为抗体药物和疫苗等其他生物制剂的制备、储运与使用提供一条新途径,为便携式等新型生物制剂剂型的开发探路。

      “如果可以摆脱全程冷链,可能会极大拓宽生物制剂的使用范围。这对于偏远地区、灾害、战地等极端情况下生物制剂的使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方案。”陈瑶说,目前课题组正在开展针对疫苗、激素等其他生物药物制品的新剂型的研究。

  • 文章关键词: 抗体药物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