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驱油成为我国增油利器之一
www.chemmade.com
2020-03-06 15:19:59
中国化工报
截至3月1日,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曙三区化学驱先导试验已经完成转驱的6个井组平稳生产920天,实施注聚18.6万立方米,井组综合含水率平均下降5.8%,对比转驱前阶段增油1.37万吨,转驱后的降水增油效果喜人。
化学驱油技术是我国油田提高采收率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通过增加注入介质黏度、改善流度比、扩大注入波及体积等,以提高最终采收率。目前,该项技术只在大庆油田得到应用。在油田后期开发阶段,转换开发方式是老油田增添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
“目前实施的SAGD、火驱等方式转换,均取得较好效果。”曙光采油厂项目负责人杨洋介绍,该厂在曙三区先导试验的6个井组于2017年年底完成转驱,但从实施工艺上讲,全部为单点撬装配聚工艺,与母站集中配聚工艺相比,存在着自动化程度低、影响因素多、黏度差异大,加上关键环节参数控制及水质波动等影响,导致转驱初期地面配聚黏度偏低,井组发生聚窜、含水大幅波动等问题,生产效果并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该厂技术人员围绕“保黏”开展技术攻关,从工艺参数摸索、标准化操作、精细化管理等方面入手,通过来水分质分输、改造变频设备、强化配药流程、实时水质及黏度监测等手段,多管齐下,确保地面配聚黏度达标。
技术与生产深度融合,技术人员与采油作业区结合,根据井组注聚及生产情况,对注采参数进行动态调控,最大程度防止聚合物局部窜进,保持生产井含水平稳。他们通过室内及现场试验,确定合适配聚参数,在保证方案设计黏度前提下,尽量降低聚合物干粉用量和聚驱成本。据测算,2019年,该厂的先导试验平均配聚黏度达90毫帕秒以上,配聚合格率达100%。
目前,化学驱先导试验井组生产平稳,日产液167.4吨,日产油32.7吨,含水80.5%,对比转驱前日增产12.8吨,含水下降9.4%,取得良好的聚驱效果。
文章关键词:
化学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