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曹安民课题组在电极材料结构控制及稳定性提升上取得进展,提出了一种基于表面纳米精度的限域相变提升电极材料稳定性的机制,为获得兼具高容量、高稳定性的关键电极材料提供了新手段。
研究人员介绍,该机制基于可控的表面高温固相反应,引入锌离子促进镍锰酸锂的表面尖晶石结构转变为类岩盐相、层状相两者的复合构型,精确调控两相比例,在不牺牲材料电化学活性的前提下提升了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这种特殊的表面相态调控机制,能够克服常规表面惰性包覆方式对电荷传输的损害,为基于电极材料自身表面化学特性调控,获得兼具高容量、高稳定性的关键电极材料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机制。
此前,该课题组已在电极材料结构控制及稳定性提升上开展了系列工作,基于多级表界面结构设计、表面晶格调控等方式,实现了材料表界面活性的有效控制,获得了电极材料稳定性及器件长循环性能的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