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涤纶纤维行业先涨后跌,市场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国际油价震荡上行,化纤原料市场震荡偏强,成本推动作用下,涤纶纤维市场维持偏强走势,且上半年产能集中释放,下游需求不断增长,涤纶纤维行业库存维持低位,行业景气度维持。而下半年,原料PTA持续冲高,成本压力下,涤纶纤维市场被动推涨,但下游市场跟涨乏力,成本传导不力,导致涤纶纤维行业利润大幅回落,且库存压力不断上升。涤纶纤维工厂遭遇严峻考验,但随着减产保价力度加强,涤纶纤维工厂行业自控能力提升,行业依旧维持稳定发展势头。
1、国际竞争环境更加激烈——美国宣布对2000亿美元中国产品加征关税
2500亿输美产品加税时间线
4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公布对华301调查征税建议,并公开征求意见,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将涉及我约500亿美元出口,建议税率为25%,涵盖约1300个税号的产品。
4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考虑对中国额外1000亿输美产品征税。
6月15日:美国公布500亿美元商品关税清单,加征25%关税。
7月6日:美国正式对第一批818个税则号、总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开始加征25%关税,主要涉及机械电子、成套设备、资源化工等三大类73种商品。
7月10日:USTR提出对6031种、价值200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10%关税。
8月7日:USTR宣布,将从8月23日开始对第二批、价值160亿美元的279项中国产进口商品加征25%的关税,在7月底的听证会上,即便大多数企业代表反对征税,但USTR仅删除了5项产品,清单从最初的284项商品减少至279项。
8月23日:160亿输美商品开始正式被美国加收25%关税,本轮征税产品包括半导体、电子产品、塑料、化学产品、铁路机械、电单车、涡轮机、农用拖拉机、工具机、摩托车,甚至还有钢、铝等相关产品。
8月27日:为期6天的USTR对价值2000亿美元、涉及6031个税则号的中国商品加征25%关税的听证会结束,超过90%的企业代表“求放过”。
9月17日:特朗普发布声明表示,于2018年9月24日起对价值2000亿的中国输美产品征收10%的额外关税,并将在2019年1月1日起将关税上调至25%。清单不仅仅涵盖了电机电气设备和机械器具等高端制造业行业,很多低端制造业产品和消费品也位列其中,或将逼迫大量中国出口企业从此放弃美国市场。
从上游的炼化、PTA到下游的织布、印染以及终端的纺织成品,如此完整的产业链,想短期内在海外复制无疑非常困难,且我国涤纶纤维产量约占全球70%附近,如此规模的产业集中优势,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会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存在。因此即使中美贸易,影响我国纺织服装品出口,使得下游服装产业向海外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用出口布匹来变相输出涤纶,最终对涤纶纤维下游需求影响有限。
2、土耳其对进口聚酯纱线征收8%的反倾销税
土耳其经济部进口总局近日发布第2017/23号公告,对进口自中国、印度、马来西亚、印尼、中国台湾、泰国和越南的聚酯纱线(POY)作出反规避终裁。根据该公告,越南聚酯纱线出口到土耳其市场时将基于到岸价(CIF)征收8%的反倾销税。
聚酯纱线是用于生产聚酯长丝纱线(PFY)的半成品纱线材料,而该产品正被征收反倾销税。土耳其指出,聚酯纱线进口量大幅增加削弱了对聚酯长丝纱线征收反倾销税的效果。
据统计,2017年1-12月,中国出口至土耳其涤纶长丝总量合计29.02万吨,占我国涤纶长丝出口总量的16%,而2018年1-9月,中国出口至土耳其涤纶长丝总量合计10.27万吨,占我国涤纶长丝出口总量的11%。
3、东方市场正式更名东方盛虹,聚酯主流工厂上市大军添新成员
2016年恒力集团成功上市,2017年新凤鸣集团成功上市,2018年盛虹集团旗下的国望高科,重组上市,随着我国聚酯涤纶行业新景气周期的延续,国内年产能百万吨级别的聚酯工厂陆续成功与A股资本市场对接。
据了解,东方市场最早于2017年8月21日公布了重大资产重组的草案,后经江苏省国资委核准,拟作价127.33亿元购买盛虹科技、国开基金持有的国望高科100%的股权,国望高科成为上市公司全资子公司。此前,苏州市吴江区国资办合计持有上市公司37.52%的股份,是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交易完成后,盛虹科技持有东方市场68.71%的股份,成为上市公司新控股股东。至此,东方市场也从国资控股企业转变为民营资本控股,国资参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盛虹集团上市成功,为江苏国资企业与地方民营资本之间持续了一年多的并购重组画上了句号。
4、聚酯工厂呈现横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的综合发展模式
聚酯龙头企业凭借强大的融资能力以及良好的财务状态,通过有效的专业化运转能力,不断完善、丰富现有产品,横向、纵向齐发展。
恒逸经历过去年的扩张、并购后,今年一季度,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公司控股股东恒逸集团所持嘉兴逸鹏化纤有限公司100%股权和太仓逸枫化纤有限公司100%股权,购买富丽达集团和兴惠化纤合计所持浙江双兔新材料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拟定增募资不超过30亿元。本次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重组上市,构成关联交易,不会导致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化。同时,恒逸继续南下扩张,与锦兴集团合作,投建福建逸锦,标志恒逸集团迈进福建新市场。
新凤鸣集团湖州中石科技有限公司独资成立浙江独山能源有限公司(独山能源),注册资金12亿,主要经营PTA生产和销售;化工产品、化工原料销售;经营各类商品及技术进出口业务。独山能源拟在浙江省独山港工业区石化产业园实施PTA建设项目 ,规划为两期,规模为2套220万吨/年,计划总投资70亿元,共征地700亩,预计一期项目2019年12月竣工。
5、再生PET达标净片进口解禁,但目前对涤纶纤维市场影响有限
在生态环境部办公厅致函海关总署办公厅的红头文件中,明确指出:“如进口高纯净再生聚酯(PET)瓶片在境外已经经过分选、破碎和清洗,且符合FZ/T51008-2014规定的A、B、C类各项性能和指标要求,进口后可以替代原生料直接加工利用,不作为固体废物监管。”
2017年7月颁布的“禁废”政策在今年正式实施,废PET瓶片进口量锐减,目前已核准的总进口量不足万吨。由于PET废碎料主要用于再生涤纶的生产,直纺涤纶纤维和再生涤纶纤维的下游应用领域有较大的重合,尤其是在棉纺织领域,当原生与再生的价差收窄到低于1000元/吨时,下游企业对于采购再生涤纶纤维的偏好就会下降,相应的就会增加原生涤纶纤维的需求。进口量被持续压减导致再生化纤价格坚挺,原生与再生化纤价差持续收窄,直纺涤纶纤维与高强仿大化的价差仅维持在400元/吨附近,再生涤纶纤维的价格优势已经非常小。
若要允许净片进口,就必须要控制再生净片的品质,否则二次清洗带来的就是国内环境方面的污染;中国禁废改革后,国内仍需每年进口约200万吨高等级再生PET瓶片。但是,目前国家层面虽然确定了“高等级PET瓶片作为普通商品进口”的政策,实际操作中仍缺乏海关快速检验的方法和高等级PET瓶片属性鉴别导则,致使通关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增加。因此短线内对涤纶纤维下游需求整体影响不大。
6、差异化产品成为涤短大趋势
对于2018年说涤纶短纤不管是新增还是重启的装置,多以差别化为主,其产品越来越受到企业的热捧和关注,大家对于涤纶短纤差异化产品的热衷度也是与日俱增,当前世界发达国家差异化涤纶短纤的生产能力已占总产能的60%。小批量、多品种的差异化生产成为当今国际涤纶短纤发展的大趋势,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8年新增产能中江阴华宏的8.5万吨的黑色涤纶短纤、仪征化纤10万吨以及江阴华西村的10万吨涤纶短纤装置投产仍然以差异化涤纶短纤为主体,宁波大发运行10万吨/年新投装置,主要生产低熔点短纤,0.8-2.5D细旦纤维等。可见新投装置多以有光、水刺、涡流纺、中空、低熔点等差异化品种居多。
2018年新增和重启装置较多,若想要企业避免打价格战,则需要避开常规化、竞争大的产品,并且通过提升产品差别化来增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