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内甲醇市场价格行情震荡下滑。西北主产区延续下滑,整体出货转好,库存压力有所缓解。内地地区受西北主产区下滑影响有不同幅度的下跌。下游开工率依旧偏低,接货情绪不佳,多消耗库存为主,场内看空气氛不减。港口方面。期货震荡运行,区域内成交重心下行,交投平平。近期,内地甲醇价格持续下跌,和沿海地区套利窗口再度打开,关中、安徽、新疆和西北等地加大往港口发货力度,而6月下旬,随着东南亚地区持续逼涨,和中国套利窗口逐步打开的情况下,少数外商也意向转口去往东南亚区域减亏。在此背后的原因以我们就来简要分析一下。
今年6月份,除去西北、山东和西南固定往港口发货以外,关中、安徽、新疆和华东港口的甲醇货源流通愈发频繁,尤其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贬值的情况下,按照公式价成本计算,6月和7月份到港的进口船货成本无形当中走高,内外盘倒挂空间在190-260元的情况下,更加坚定了沿海地区下游补入内地低价货源的信心,而进口到港成本愈发高昂的情况下,割肉和亏本已比比皆是,大部分港口进口商已“全军覆没”,“哀鸿遍野”。少数不得不止损选择转口获利。
从2017年2月份,连云港重要下游工厂从内地开始长约拉货开始,6月份关中也开始积极往连云港汽运发货,此时关中货源辐射沿海区域愈发广泛。随着今年6月中下旬,关中和华东港口再度打开套利窗口,江苏贸易商和下游工厂再度积极从关中订货,加上西南(重庆和四川)两个地区厂家大量往江苏南京等地发送船货,估计6月份四川、重庆厂家和关中(汽运、船运)至华东的甲醇数量达到8.6-9.71万吨,而除去固定货源发往华东地区以外,5月底至6月上中旬,华南地区价格持续高位,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西北等地货源积极往华南区域发货,6月份仅仅京唐港口发往华南(广州、福建、广西等地货源)和华东港口就在3.5万吨附近,加上天津地区,预估整体6月份天津和京唐发往沿海(华东和华南地区)货源总计在9.16-9.96万吨,较去年同期上涨3.08-3.58万吨,涨幅在50.66%-56.11%;安徽地区受到安徽北部一个新建80万吨/年的于5月下旬投产且顺利产出合格产品,6月份其汽运发往江阴常州以及浙江货源大幅提升,预估6月份整体安徽发往江苏和浙江地区则在5.6-6.4万吨;而新疆则在价格持续下跌情况下,和港口套利空间持续保持,6月份预估新疆火运发往江苏等地区域货源大幅增多,预估在1-1.4万吨。另外不得不提,6月初,从东营发往太仓阳鸿也有5600吨货源。除此之外,其他区域发往沿海地区增量并不明显。
目前CFR 中国价格在350-405美元/吨,而CFR 东南亚价格在435-445美元/吨,从上面图表中可以看到,中国东南亚地区套利通道已明确打开,毕竟东南亚三套装置的甲醇装置中,马油大装置于上周四才重启顺利目前开工达到8-9成,而文莱装置重启时间待定,仅有印尼(KMI)71万吨/年的甲醇装置稳定运行中,但其可售现货同样几无。当地多数商家7月份至8月初到港的货物多已提前销售完毕,而当地下游(生物柴油等等厂家)需求强烈,多积极意向采买7月底至8月初到港货物。而中国方面,进口商普遍到港成本3200-3320元/吨,但港口现货价格仅仅在3000-3050元/吨,商家“割肉放血”已不言而喻,因此少数外商看到此时东南亚的高额价格,故沿海部分货物意向发往越南和印尼等地减亏止损,但具体能否达到1万吨后期有望观察。
但综上所述,成本高企,进口商保价意识强烈,短时港口阶段性抗跌性偏强,但内地(西北、安徽和关中等地)货源已在无形当中加大流入沿海区域数量,沿海地区多空仍旧复杂交织在一起,短时沿海地区弱整理的纠结走势仍将保持,但从货源流动上来看,在国内内地和港口、国外中国和东南亚价差打开的情况下,区域间的套利难以避免。后期仍可关注伊朗流入中国、中国流入东南亚和内地流入沿海地区数量变动。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