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纯苯下游常见的几个疑惑出发,一一解析:
(1)最大下游苯乙烯还有需求增量吗?
2025年苯乙烯需求看点来自内需,后续增量来自对新兴市场和拉美的家电出口。我们对2025 年白电内销进行预测,全年预计增速在 7.8%水平,后续随着前期更新需求的释放,家电内销或有一定透支效应,增速预计下滑至2%-4%。2024年我国白电出口新兴市场增长显著好于成熟市场,即使剔除核心转口贸易国家,白电出口到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增速依旧可观,高增长预期延续。目前国内三S和苯乙烯的出口形式以终端家电的间接出口为主,加征关税后直接出口量或受影响,但同时利好上游三S和苯乙烯的直接出口。
(2)己内酰胺为何高开工和低利润背离?
产业链产销两旺,一体化布局下利润环节转移。户外用品需求增加推动己内酰胺下游锦纶纤维需求增长,自下而上带动对上游原料PA6以及己内酰胺的需求。由于上游原料纯苯在整个产业链中格局最好、最为强势,靠近上游的己内酰胺环节今年以来利润表现较差(未考虑副产品硫酸铵),但一方面,据统计,己内酰胺企业中纯苯自供占比在 60%以上,减少了原料价格波动的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己内酰胺下游多同步配套PA6 和长丝,而 PA6 和长丝环节利润尚可,支撑企业开工积极性,因此,综合来看,在产业链延伸下,己内酰胺单一环节利润和开工背离明显。
(3)苯酚终端需求到底是什么?
终端主要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等,双酚A、PC和PMMA的国产替代推动需求增长。酚酮-双酚A-PC产业链国产替代持续推进,目前苯酚、丙酮、双酚A基本已经实现自给自足,为国内PC产能扩张提供良好条件,未来酚酮、双酚A和PC仍有较大规模的扩产计划,将进一步促进 PC 的国产替代;我国 PMMA 低端产品产能过剩,但高端产品(如光学级产品)依赖进口,国内万华化学和苏州双象目前均突破了本体聚合法生产 PMMA,未来PMMA的进口依赖度预计持续下降,带动对于MMA和苯酚的需求;下游酚醛树脂低端产能竞争激烈、高端产能不足,需求端也呈现出分化,目前供需两端均进入调整期,对苯酚的需求增长贡献有限;下游环氧树脂供过于求,2023年开始转变为净出口状态,目前仍有一定规模拟在建产能,过剩产能将通过出口消化;
风险因素:宏观政策变化;产能投放偏离预期;地缘风险。
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