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产品资讯 > 高成本与弱需求博弈 聚丙烯短期利好供应端
高成本与弱需求博弈 聚丙烯短期利好供应端
  • www.chemmade.com
  • 2024-07-19 13:52:57
  • 隆众资讯
  •   聚丙烯高成本与弱需求博弈模式成为今年聚丙烯市场真实写照,供应端有新增扩能作为垫脚石,但高检修为今年市场颓势起到极大化解作用。面对产业链产品同质化及供需矛盾重重阻力,产业链盈利逐年压缩,成为牵绊市场前行重大阻力。聚丙烯市场正面临十字路口最难抉择关键期,产业赛道快速升级迫在眉睫……

      矛盾一:高成本对抗弱需求产业链盈利压缩

      2024年高成本、弱需求话题萦绕聚丙烯行业,聚丙烯原料多元化趋势成为市场竞争不可忽略重要因素,作为聚丙烯主要原料代表油制及PDH成本上升分别高达5.37%-2.63%,两种原料占比在聚丙烯总产能中高达76.90%,尤其油制占比最高在52.32%,因此油制聚丙烯成本端高位给予聚丙烯行业重量级支撑。

      成本端锁定产业价格底线,而消费端则是引领行业发展终极目标。2024年上半年以油制为代表,成本端5.37%增速与表观消费3.04%增速形成明显对比,也成为聚丙烯产业链最为明显矛盾体现。而价格层面则是产业矛盾最重要体现方式,价格重心下移令聚丙烯产业链利润再度受到挤压,因此上半年生产端集中检修或降负荷现象屡见不鲜,正是体现了产业链利益最大化亘古不变的道理。

      矛盾二:高检修与微利润相互博弈供应端挥泪去库化

      面对产业链盈利萎缩现状,供应端减产保价现象再度冲出江湖。2023年上半年聚丙烯装置损失量高达548.54万吨,同比上涨30.05%。其中装置检修损失量342.17万吨,降负损失量207.37万吨。上半年装置损失量高企高企主要原因来自产业链利润收窄,企业为保证利润最大化迫不得已停产、降负检修;另外今年经济疲软环境叠加高扩能基数下,产业链供需失衡矛盾凸显,上游生产端停产、降负检修也是产业发展无奈之举。

      由于上半年聚丙烯盈利点收窄及产品价格波动区间收窄化,令采购方及资金方空配方向明显,叠加企业检修导致生产端去库化明显,2024年上半年生产端PP库存55.78万吨,同比去年同期下降4.93%。

      现状三:区域价差收窄化华南倒流华东量增多

      市场货源流通总是向盈利高及消费密集地聚集,华东地区作为聚丙烯主要消费集结地,其下游消费占比在整个聚丙烯行业高达35%以上,尤其华东地区注塑类、抗冲共聚、透明医用、发泡聚丙烯等专用产品在华东地区整个消费较为密集。注塑类消费以华东地区台州、义乌等地为主;抗冲共聚则以宁波、上海、江苏等地为主;医用透明类则以宁波、常州、余姚等地较为聚集。

      由于华东消费集结了全国35%以上制品消费,因此吸引了各地资源纷纷涌入当地,尤其华南地区新增扩能密集,福建中景等新增扩能企业资源已经在华东打开市场。而透明市场竞争则更加激烈,京博聚烯烃及北方华锦等透明不断流入华东市场,叠加华东地区当地上海石化、宁波台塑、镇海炼化等透明形成激烈竞争模式。目前受各地新增扩能及检修密集度较高影响,聚丙烯区域价差逐步呈现收窄化,但激烈市场竞争迫使下,各地资源为抢占部分消费资源只能强行打入消费重地,以缓解自身供需及盈利压力。

      现状四:标品与非标产品价差收窄化专用产品通用化

      价格作为聚丙烯产业链供需矛盾最直接体现方式,标品和非标产品价差变化最能体现市场变化趋势。拉丝和低熔共聚作为聚丙烯最主要两类产品,2024年上半年拉丝均价7508元/吨,同比跌幅1.30%;低熔共聚上半年均价7785元/吨,同比跌幅1.80%。拉丝与低熔共聚价差也由去年300-500元/吨收窄至今年150-500元/吨。

      由于产业链供需失衡模式加剧,导致专用产品趋同化模式愈发明显。尤其像低熔共聚及透明类产品,近几年伴随新增供应量不断增加,市场区域化竞争压力明显加剧。为了赢得更多市场消费领域,供应端从透明医用专用化领域逐步迈向日用抗冲透明产品领域,专用产品通用化已经成为聚丙烯市场未来发展必然趋势。

      核心根源分析:产业链供需数据对比--供需基本矛盾导致

      2024年上半年聚丙烯供需平衡数据中发现,总供应端增速6.28%,与表观消费增速3.04%形成明显对比,供应增量严重超越需求增速,成为制约市场前行最大矛盾集中点。供应端增量主要来自上半年275万吨高扩能增量,而需求端则因国内经济疲软环境及出口订单萎缩拖累,市场供需失衡压力集中爆发在6-8月消费淡季,这也是市场连续检修高峰出现,但市场却难有更大上涨空间根本原因所在。

      今年出口增量成为市场关注话题,面对产业链井喷式产能扩张,国内过剩资源迫切需要找到缓解突破口,而出口则是缓解市场供需压力的最快捷方式之一。同时国内产品品类多样化恰好满足东南亚及欧洲等地需求,内外盘价差扩大化也是利好出口主要影响因素。

      产业链困境寻发展新型产品拓出路

      聚丙烯市场主要驱动力量依旧围绕强成本高检修对抗弱需求展开。目前供需基本面矛盾并不突出,市场关注点集中于宏观政策出台影响力度。

      1、宏观方面,三中全会预期相对有限,市场认为宏观预期难有实质性改变下游疲软现状。但近期传言海外降息及国债尚未兑现后,商品跌势形成一定认知,对于后续政策期待值下降。海外方面降息预期虽有增加,但国内商品刺激力度有限,整体商品交易近端弱现实为主,行情下跌叠加月间反套成为主要操作模式。

      2、基本面方面,PP本身品种最大的下方支撑,是来自强成本带来的高检修,和跌价后低原料刚需补库空间。目前来看7650的点位处于下方相对稳固支撑位置,市场资金普遍7600-7550元/吨补仓意向偏强。但市场去库化不到位,采购意愿程度也将受限。市场逆转必备条件是需要订单好转,背靠旺季更大的补库性,或者宏观政策刺激。另外关注7月下旬的检修是否能够真正回归。

      3、新产品方面,通用产品同质化同时专用产品通用化模式开启,透明抗冲产品日用化趋势愈发明显。产品包装需求多样化需求刺激包装膜需求定制再升级,尤其是三元超低温热封膜,国内产品尚处于空白期,市场订单及研发需求迫使产品朝着前沿产品迈进。碳六或碳八茂金属聚丙烯在国内也比较稀缺,尤其茂金属催化剂研发难度及巨额成本限制,令众多企业望而却步。发泡聚丙烯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其最大优势就是减种、阻燃且无毒无烟,但面临国家政策对发泡产品规范性有限,阻碍其在建筑及包装领域更大发展空间。若政策端给予相应具体化规定扶持叠加产业研发新产品势在必行形势下,相信众多聚丙烯前沿产品会有更广阔应用空间。

      4、价格方面,高成本锁定市场价格底线,弱需求拖累市场成交量。市场交易变量主要来自供应端高检修及新增扩能放量进度,三季度正处于新增扩能空窗期,短期利好供应端,但高检修在三季度红利逐步缩减,与新增扩能空窗形成对冲缓和。需求端变量来自下游刚需及宏观政策利好带来驱动,三季度市场交易集中于节日性带来刚需。高成本弱需求困境下,预计市场围绕7650-7800元/吨验证成交。交易筹码集中于政策端对下游订单转变及产业链盈利模式变化程度。


      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

  • 文章关键词: 聚丙烯产能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