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6月4.1万元/吨的价格洼地到2022年10月18日53.75万元/吨的价格高位,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已经上涨超12倍,较去年年初上涨超8倍。
对于碳酸锂价格的持续攀升,业内认为主要是供需矛盾所致。在第四季度锂电产业链旺季和锂资源供应紧张作用下,碳酸锂价格或环比继续上涨,甚至有分析认为有可能突破60万元/吨。
在2022高工锂电材料大会上,江西国轩研究院副院长黄忠喜博士指出,碳酸锂行情居高不下的本质因素,在于极为迅速的新能源汽车增长速度,与上游较长的矿产开发周期形成的尖锐矛盾。
与此同时,海外锂精矿拍卖价持续走高也对国内锂盐价格高位运行起到了支撑作用。
10月18日,澳洲锂矿供应商皮尔巴拉宣布,已经接受了7100美元/吨的拍卖前竞价,以5.5%锂含量为基础的5000吨锂辉石精矿已出售给竞拍者。
此次拍卖成交价较上一次(9月20日)成交价6988美元/吨上涨了1.6%。按比例调整锂含量和运费后,折碳酸锂成本53.47万元/吨(含增值税),较上一次锂精矿拍卖折51.28万元/吨(含增值税)的成本明显抬升。
与之对应的是,Pilbara在2021年7月首次拍卖时,折合碳酸锂成本仅为每吨9.47万元。
Pilbara共举行了10次锂矿拍卖,其中有7次发生在2022年,这表明2022年全球锂盐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对海外锂精矿产生强劲需求,推动锂精矿价格上涨。
从拍卖价格来看,第四次(2022/4/27)和第十次成交价较第一次(2021/7/30)的成交价格,分别上涨了4400美元/吨和5850美元/吨,同比增长366%和468%。
以Pilbara锂精矿拍卖价为观察,锂盐价格将继续受制于澳洲进口矿长协价上涨影响,叠加市场供不应求的态势,这意味着锂盐价格短期内仍将持续稳定在高位。
受此影响,国内锂盐上市公司业绩“爆表”,营收净利均实现数倍水平增长。
天齐锂业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52亿元-169亿元,同比增长2768.96%-3089.83%;赣锋锂业预计前三季度净利润143亿元-153亿元,同比增长478.29%-518.73%;融捷股份预计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2亿元-13亿元,同比增长4330.99%-4700.24%。
此外,天华超净、中矿资源、永兴材料、雅化集团和西藏矿业等锂相关企业前三季度净利均出现增长趋势。
锂盐价格暴涨压力之下,动力电池企业的产品毛利率和盈利空间受到挤压,电池企业不得不将压力向下传导至新能源汽车终端。
进入2022年以来,动力电池企业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宣布产品涨价,动力电池价格普遍上涨15%以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甚至经历了3轮涨价潮。
为了维稳锂资源价格与保障长期供给,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加速谋划纵向一体化布局,积极布局上游原料端,加入抢锂大战。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曾表示,原材料价格飞涨对动力电池行业的健康发展很不利,想要改变现状,首先就要改变锂资源主要依靠进口的发展现状,提高自供能力,增加对国内锂矿的勘探、开采,做到自主可控。
国轩高科董事长李缜则认为,到2025年中国的碳酸锂需求量预计达60万吨左右。未来五年,随着江西、四川和青海锂矿资源开采量提高以及电池回收技术的进步,进口锂资源需求量将会大幅减少。
在此情况之下,自2021年以来,包括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比亚迪等电池企业均进行了一系列布局,通过签署供货长单、投资锂矿项目、入股锂矿企业、合资开发国内锂矿或盐湖提锂等方式涉足锂资源开发,加强对锂资源供应的掌控力度。
在上述布局项目中,上游锂矿开发是动力电池企业维稳锂资源供应稳定和价格的布局重心,目的是想从源头上掌握锂资源供应的主动权。
包括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比亚迪都布局了海外锂精矿项目,同时上述电池企业也在积极开发国内四川和江西的锂矿资源。
由于海外锂精矿紧缺和国内锂矿项目开发缓慢,盐湖提锂成为了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布局锂资源的另一重要途径。
目前,包括亿纬锂能、比亚迪、国轩高科、欣旺达等电池企业都在积极奔赴青海,与上游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盐湖提锂项目。
此外,布局废旧电池回收从中获取锂金属,也是动力电池企业在锂资源布局方面的重要一环。
业内分析认为,头部电池企业和锂盐企业布局国内锂资源开发,有利于降低对海外锂精矿的进口依赖和构建多元化原料供应渠道,助推国内锂云母提锂和盐湖提锂产业化提速,缓解国内锂盐供应紧张程度。
通过上述布局,动力电池企业将构建一条较为多元化的锂资源供应体系,同时也表明动力电池企业在维稳锂盐供应和价格方面的紧迫性。
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