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自2009年5月我区部分高速公路发生交通拥堵现象以来,引起了社会公众、媒体的广泛关注,一度成为有影响力的重要事件。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高度重视,作为高速公路的经营者——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内蒙古高路公司)积极应对,先后推出并实施了47项解决高速公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具体措施,为有效缓解拥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由该公司承建的G6京藏高速呼和浩特至包头改扩建工程、110国道兴和至呼和浩特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G7京新高速韩家营至呼和浩特建设工程的三大项目不仅是自治区采取的有效解决京藏高速公路日趋严重拥堵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区打通与周边省区的14条通道的其中的重要3条,更是带动自治区经济持续发展的富民强区之路,关乎民生,意义重大。目前,三大工程正在全力加紧推进。
2010年5月18日,2010年10月20日,2011年4月27日,由内蒙古高路公司承建的110国道兴和至呼和浩特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G6京藏高速呼和浩特至包头改扩建工程和G7京新高速韩家营至呼和浩特建设工程相继开工。8月初,笔者曾深入这三大工程一线进行了采访,目睹了建设者们全力以赴抢抓工期的情景。9月14日,笔者再次深入三大重点工程进行了实地采访。又一次看到了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切身感受到了建设者们忘我奉献的热情。
重点工程一:京新高速内蒙古段正全面加速施工。京新高速公路韩家营(蒙晋界)至呼和浩特工程是G7北京至新疆高速公路的一部分。该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治区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区通往北京的一条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大通道。该项目的动工兴建,对于有效缓解京藏高速公路交通拥堵现状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公路布局、提高公路供给能力、加强“呼包鄂”经济圈与周边地区的经贸往来、促进自治区资源开发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建成后,对拉动自治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十分显著。
9月14日,笔者再次来到G7京新高速公路韩家营至集宁段的施工现场。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各种大型机械来回作业、整齐的路基、建设中的桥涵。为了抢时间、赶进度,来自四面八方的工人们各司其职,埋头苦干,奋战在施工一线。
该项目路线起点为兴和县韩家营(蒙晋界),经喇嘛营、张皋、巴中夭、三瑞里、刘家村、红卫、梅力盖图、十八台、三岔、金盆、永太公、旗下营,止于呼和浩特市保合少互通,接已建成通车的呼和浩特绕城高速公路和正在改扩建的呼和浩特至包头高速公路,工期3年,路线全长211.782公里,全线采用双向六车道建设,设计荷载等级为公路-Ⅰ级,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33.5米。该段建成通车后,京新高速将是自治区第一条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
当日,笔者在苏木山隧道施工现场看到,一座山包边缘已被挖平,隧道的洞口和洞尾加固工程已完成,多台大型挖掘机正在山两边进行洞内施工。虽然该隧道工程处于偏僻山区之间,但是工人的干劲十足。在距离隧道出口边缘的一座山上,笔者注意到,这里搭起了许多封闭式的施工棚,经过了解笔者得知,原来这是为抢抓工期,施工方在这里建设的暖棚,目的是为了确保隧道能在冬季施工。内蒙古高路公司京新高速韩集段项目办主任闫禄告诉笔者,隧道工程在整个京新高速公路建设中起到控制性作用,是整个工程的重点。由于隧道工程采用挖掘方式施工,难度相对于路面桥梁要大许多,工序多、难度大,工期有一定压力。为此,项目办明确要求施工单位严格规范施工,力保工程顺利按时完工。闫禄主任告诉笔者,苏木山隧道最初设计全长为4609米,优化后现在全长为3208米,采用双向六车道施工,及单洞长度计3.2公里。其中每个洞宽为14.5米,高为5米,各含3个车道。
采访中笔者了解到,隧道工程的推进速度和安全性关键在于围岩的级别,六级围岩挖掘较易,但安全系数低,一级围岩难以挖掘安全系数却最高。而苏木山隧道的围岩级别仅有四级和五级,大大影响工程进度。“隧道的安全性是第一位的。苏木山隧道由于围岩级别低,土质松软安全性差,工程整体推进比较缓慢,每隔3到5米,就需要打衬加固,防止坍塌,费时费力。而且初步探测隧道中间有断层带,现在是否有水还有待于工程进展情况,如果有水还需做地下水改造。”该项目办副主任景志远说。
采访中,笔者注意到一位一直不停在图纸上勾勾画画的年轻人,他是该项目一分部副经理徐刚,“其实工期压力还是很大的。”他告诉笔者,也正是由于围岩级别问题,隧道挖掘采用双侧壁导坑开挖法,只能一榀一榀推进,如果围岩级别高,就可以两榀或者三榀的速度推进;而且每推进60—70公分都需要将整个横截面分6个断面依次开挖,然后做支护,工程才能安全推进。
沿着坑洼不平的便道, 笔者一行随后赶往路基桥梁施工现场。在沿线高凸处,挖方队正在使用各种大型挖掘机有序挖土方;低凹处,填方队则将土方填进沟壑,大吨位压路机来回碾压路基填方,隆隆机声在山谷里阵阵回荡。
“这一大片的范围就是三瑞里互通。”项目办副主任景志远指着前方的施工现场告诉笔者,目前,该互通正在进行桥梁基础钻孔灌注桩等下部工程施工。在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忙着浇筑、打桩。据介绍,京新高速韩集段共有3个互通,三瑞里是其中最大的互通,距离苏木山隧道36公里,建成通车后,将连接兴托运煤专线,为内蒙古的煤炭运输提供极大便利;另外两个互通分别为兴丰互通和兴和互通。
闫禄主任告诉笔者,工程自正式开工以来,路基土石方、桥梁及通道设施、隧道等已按计划稳步推进。当前正是公路施工的黄金季节,他们将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抢工期。目前,路基、桥涵、隧道等工程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9月15日,笔者又驱车来到了京新高速公路呼和浩特至集宁段,在金盆湾隧道笔者看到,作为整个京新高速公路建设中最长的隧道,这里施工场面异常的火爆,百十号工人正在不停忙碌,各种大、中、小型机械来回穿梭,犹如集市般的热闹。隧道出口和入口的前期加固工程已完工,工人们正在进行隧道内的施工。据内蒙古高路公司京新高速集呼段项目办副主任刘建忠介绍,由于金盆湾隧道地质条件差,在该隧道施工中也采用了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在进行隧道进口和出口的施工处理时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为淡化洞口处理,沿线隧道在有条件时,尽可能采用零开挖进洞;对穿越岩石节理发育大、地下水发育的隧道路段,采用TSP、GRP等超前物探、深孔预注浆堵水技术,来确保施工安全,并最大限度地保护地表生态;隧道防水的关键是缝的处理,采用注浆止水条、可热熔双缝焊接的点复合防水层,能确保缝的防水效果。据了解,京新高速集呼段全线设计互通式立交9处,分离式立交20座,特大桥1座,大中桥48座,天桥5座,小桥及涵洞249座,服务区4处,特长隧道1座,中长隧道2座。
截止到8月底,京新高速内蒙古段已累计完成投资18.7亿元,占总投资概算11%。路基填方618.5万立方米,路基挖方617.6万立方米。桥涵工程完成桩基2353根,承台9个,墩柱19根,涵洞基础117道,涵洞墙身34道。隧道工程完成洞口开挖工程,洞身掘进129.6米。完成年计划任务的 62.4%。
重点工程二:110国道改扩建工程在前所未有的困难中顶压抢进。为尽早缓解京藏高速通行压力,110国道改扩建工程全段是在全线不封闭交通、施工现场经常堵车的情况下进行,加之光电缆、房屋拆迁等诸多困难干扰的情况下,仍在不分昼夜地见缝插针中抢进。
9月16日,在110国道改扩建工程192公里的路段上,笔者随处可见工人们紧张地施工场面和大型机械作业。在兴集段摊铺机、压路机正在忙碌作业,部分段落沥青路面已经铺通。据介绍,截止到目前已经铺通沥青路面约85%,力争10月1日前拉通兴集段黑色路面,计划今年年底前实现兴集段通车。在现场,一位穿梭其中的消瘦小伙子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他叫李吉平,今年22岁,是一名实验员,家在甘肃。据李吉平介绍,自进入工地以来,他已经一年没有回家,由于工期提前,即使在今年的春节他也没有回去。他没别的想法,就是和工友们一样,想让工程早日完工。他告诉笔者他还没谈对象,等110国道改扩建工程完工后,一定抽出时间带着挣下的钱回家谈个对象。
在乌兰察布市兴和县甲坝子村,笔者见到兴和至集宁段全线最大的一座桥梁甲坝子大桥工程已全部完工。
内蒙古高路公司110国道改扩建工程呼集段项目办副主任曹益民介绍:根据地形特点,110国道“二改一”分为分离式和整体式两种形式。如在卓资县的卧佛山段修建的高架桥采取的是整体式,即上下道合在一起。原有的公路沿地面修筑,为防止洪水冲垮路面,这次的改建采取架设高架桥的方式。而高架桥采取的上下道合在一起的整合式,既有利于工程的坚固耐久,又节省了建设成本。而在一些地势崎岖的地方,则采取了上下道分离,既适宜建设,又确保了现有的交通。为了完成自治区政府向社会做出的“兴集段必须在2011年年底前建成”的承诺,内蒙古高路公司110国道改扩建项目工程全体员工都放弃了节假日和双休日,加班加点,超强度工作,超负荷运转, 紧密衔接各道工序,全力以赴加快工程建设进度。据了解,这比原有工期提前了近10个月。
目前,110国道兴和至集宁至呼和浩特段全线已完成底基层铺筑145公里,基层铺筑156公里,柔性上基层铺筑106公里,下面层铺筑112公里,上面层铺筑13公里,完成投资20.1亿元,完成总投资55%,全段计划2012年8月完工。
据了解,项目完工后110国道将由原二车道的二级公路改为四车道的一级公路,通行能力将提高一倍,也必将极大地缓解京藏高速公路紧张的交通压力。
重点工程三:呼包四改八工程的关键是新旧路基、路面和桥梁进行拼接,施工中积极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打造优质工程。为减轻京藏通行压力,工程采用边通车,边施工的方案,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建设者们迎难而上,克服各种困难,想方设法抢抓进度。
9月17日,笔者赶往呼包四改八施工现场,一路上,笔者看到京藏高速北幅中央被“水马”隔开,靠近中央护栏的一侧车辆很多,几乎是一辆接一辆通行,另一侧施工车辆正在紧张施工,各种大型机械轰鸣穿梭,工人忙碌。采访中,笔者了解到,工程最大的技术难点在于新旧路基的拼接,处理不好会出现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采用怎样的新技术、新工艺解决技术难题是摆在建设者面前的最大课题。对此,工程建设者开阔思路,借鉴先进经验,大胆引进“三大”关键新技术。
一是在新旧路基拼接上,推广应用了冲击碾压和铺设高强土工格室的新技术、新工艺。冲击碾压能有效减少公路路基完成后的总沉降量,大大改善因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病害,对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有显著的效果。在新路基施工过程中铺设双向拉伸高强土工格室,有效地提高加筋承载面的嵌锁、咬合作用,有效地增强地基稳固性能,提高路(地)基的承载力。二是在路面拼接上,推广应用铺设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的新技术、新工艺。性能稳定、强度大、模量高,有很高的耐磨性和优异的耐寒性,因表面涂有特殊的改性沥青使其具有两重的复合性能,极大地提高了土工格栅的耐磨性及剪切能力。三是在桥梁拼接上,采用了植筋技术。植筋技术是一项新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它是在原混凝土以适当的直径和深度钻孔,注入专用植筋胶,将钢筋插入钻孔内,通过植筋胶的粘结锚固力使混凝土孔壁与钢筋外面形成牢固粘结锚固力,达到新旧构造物连接目的,从而形成整体受力体。正是采取了很多技术创新,该项工程质量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笔者也了解到,施工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和压力,内蒙古高路公司呼包四改八项目办主任巩军收告诉笔者,为减轻京藏高速通行压力,根据自治区交通组织工作总指挥部调整的交通管制方案,公司将原有的两侧同时施工改变为以北半幅先期施工为主的方式,施工只能在 “边通车、边施工”中进行,由此引发了影响工期、不能借道行驶,安全隐患较多等诸多难题。面对压力和困难,各参建单位克服困难,顶压而上,抢抓机遇,全力以赴,调集所有的机械、设备、物资和人力,想方设法加快建设,延长作业时间,力争北半幅的新建工程尽快达到可通行的条件。
截止到2011年8月31日,全线已累计完成总投资概算的24.4%,路基土石方工程完成76%,桩基完成89.91%,涵洞混凝土完成43%,完成基层、底基层碎石备料241万立方米。
项目建成后,呼包高速将是自治区第一条双向八车道的高速公路,日最大通行能力近9.3万辆,通行能力比过去增加一倍多。呼包段拥堵状况将得到极大改善,对构建“呼包鄂”经济圈,加快自治区经济发展,实现资源转换、开发、带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强化监管,科学施工,奖惩分明”是保障三大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廉政的生命线,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科学组织施工和调度,全力加快三大工程建设进度成为每一位建设者心中的头等大事。严格管理,依章行事,三大工程在聚力中推进,在困境中突破。
建设伊始,内蒙古高路公司就把“工程优质、干部优秀”定为三大工程的目标,在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廉政等方面制定和完善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全力打造放心工程、满意工程。在京新高速公路建设施工现场,笔者看到,驻地建设、混凝土拌合站、钢筋加工棚等都是按照标准化、精细化的标准建设。该项目办主任闫禄告诉笔者,公司对施工管理提出了“工地标准化、施工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目标,并通过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建设,构建了完善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和机制。在质量管理方面,该公司加强从源头控制施工质量,从施工技术规范、原材料、施工配合比等方面严格过程控制,加强现场管理,确保现场管理有序可控。各施工标段将责任层层落实到每一个人。坚持先签合同后进场的原则,将标准化管理工作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工程技术人员做到图纸审核、技术交底、施工测量及时准确,所有技术交底、测量放样资料均实行复核签字制度;严格“三检“制度,尤其对隐蔽工程,实行全过程跟踪监控,避免质量隐患发生;在加快进度上,推行倒排工期,交叉作业的办法,调集所有的机械、设备、物资和人力,集中精力,全力投入抢抓进度,尽量没有空白施工段落,确保整体施工组织计划的顺利实施。
在G7京新高速施工现场,笔者随处都可以看到写有“保质量、保安全”的宣传标语。为保障安全文明施工,该公司及时组织开展“平安工地”等一系列活动。不定期的对全线进行专项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建立完善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采取“一月一大检,半月一小检,随时随地抽检”的安检制度,使工程安全始终时时深入人心。
在建设廉政工程上,推行了一系列强有力举措,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较为科学的项目招投标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公路建设“十二公开”制度;推行项目全过程监管和跟踪审计制度;推行派驻纪检监察特派员制;各项目分公司与属地检察院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行全过程跟踪审计等一系列制度等,建立了以依法办事为核心,以机制建设为重点的“不敢、不能、不想”腐败的惩防体系,有力的确保了每项工程廉政透明。
在采访中,笔者还发现当问到工程建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回答的几乎都是征地拆迁。现场一位负责人很无奈的告诉笔者:“征地拆迁目前是建设者们最头疼,也是阻碍工程进度的最大问题,一个项目工期基本上有2/3的时间忙于征拆,很多宝贵的施工时间都被占用,有时工期非常紧、部分段落又拆不动,那才叫急人呢。我们非常希望沿线群众理解和支持,道路修通是给大家带来便捷,早一日修通,早一日受益。”据了解,每一项工程的建设几乎都伴随着征拆的阵痛,的确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因为这些路也是我们富民强区之路。
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内蒙古高路公司同时承建着解决京藏高速拥堵的三大重点工程建设,采访中,内蒙古高路公司总经理包建设表示,这三大工程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交通运输厅十分关心的重点民生工程和强区工程。自治区领导专门出席了工程开工仪式,并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工作,极大地鼓舞了工程建设者。我们一定会全力以赴、迎难而进,着力抓好工程质量和进度,再难再苦,也要保质保量地完成上述工程,决不辜负自治区党委、政府、交通运输厅和社会各界的重托,为切实缓解京藏高速拥堵,建设好出区大通道作出最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