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评论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热门评论 > 评论:科学要流行必须用好“互联网“
评论:科学要流行必须用好“互联网“
  • www.chemmade.com
  • 2016-07-28 16:57:33
  • 科技日报
  •   历史行进到今天,越是影响广泛的社会教育活动,越是需要互联网的强大传播功能。

      我国科普面向13亿多群众,是当代中国规模最为宏大的社会教育活动之一,也是当代世界涉及人口最多的科学传播和普及活动。用好“互联网+”,才能让科学在更短时间内、更广范围内真正流行起来。

      有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互联网日益成为中国人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我们的青年一代已经成为互联网“原住民”。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深入发展,全民上网成为大势所趋。

      中国人生产生活的场域和方式,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革。科普对象在哪里,科普活动就应跟进到哪里,我们不可能面对“空无一人的场地”搞科普。科普对象喜欢什么样的方式,科普活动就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我们不可能在互联网时代还用“八百里快马加急”的方式搞科普。

      我们欣喜地看到,“互联网+”在科普中的作用正在加快发挥,特别是在科学热点的普及中,互联网显示出强大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互联网+科普”仍处在发展阶段,还有不少需要提升的地方,亟须更好地运用互联网工具、互联网机制和互联网思维,把互联网在科普中的权威性和正能量充分体现出来。

      要进一步用好“互联网工具”。科普作为“量大面广”的社会活动,“点对点”的方式已经难以完全适应时代要求。科普必须更多“上网”,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扩大覆盖广度和传播深度。同时,科普上网需要更加规范,要关注传播“热点”,更要丰富传播内涵,让理性的旋律越唱越响,让谬误的声音没有空间。

      要进一步用好“互联网机制”。互联网带来的既是生产生活工具的变革,也是生产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我们需要更好地发挥“互联网+”在联通各类科普要素中的重要作用,解决科普资源“孤岛化”“碎片化”问题,协同政产学研用等各方面力量,营造全社会合力抓科普的良好生态。

      要进一步用好“互联网思维”。更加重视科学传播和普及的互动性体验性,用老百姓特别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提升科普的实效。更加重视科普的群众性、社会性,引导社会化、市场化、多样化、信息化科普产品和载体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科普供给和科普需求的无缝连接。

      顺应新形势倡导“互联网+科普”,绝不能一股脑儿否定网下科普的作用。网下科普有其独特优势。特别是对互联网还没有完全覆盖到的区域和人群,尤其需要抓好网下科普。把网上科普、网下科普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更好地提升科普的整体效能。

      科学已深刻改变古老中国,也必将在未来中国大光其道。
  • 文章关键词: 科学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