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前三个季度,广饶轮胎行业出口额129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4%,占全省同类产品出口额的1/3,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额的1/5。“世界轮胎看中国,中国轮胎看山东,山东轮胎看广饶”。在经过环保重压和资金链断裂洗牌下的广饶轮胎依然焕发出蓬勃发展景象,这让行业内外产生众多不解。
借资金东风重组升级
山东橡胶工业协会会长张宏民对此表示,广饶形成了以轮胎制造为主的一系列完备产业体系,独创了“广饶模式”,制造出了业界为之惊叹的“广饶速度”和产业“集聚效应”。
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况是资金需求密集型的轮胎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再到布局市场销售,动辄就是上千万。这就形成了轮胎企业相互担保的的一条环环相扣的资金链。环保打压、银行抽贷下,造成了广饶轮胎产业的资金链断裂地震,使得众多轮胎企业出现或倒闭或被兼并的消息不断在业内疯传。
如何解决制约广饶轮胎产业发展的这道难题?
为解决这个资金瓶颈,广饶县财金投资有限公司、山东银吉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和青岛双星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广饶轮胎行业整合基金”。
广饶县轮胎会展组委会主任项建告诉记者:“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用以整合广饶县的轮胎行业,加速轮胎行业的新旧动能转换。”
根据协议,三方合作建立整合基金,组建轮胎重组运营公司,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优势,在基金设立、基金管理、基金投资、投后管理、并购重组等多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推动广饶县轮胎行业重组升级。
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其中一期9亿元,主要用于轮胎行业项目公司的重组整合。二期、三期基金将复制一期基金模式,对区域内其他企业进行重组整合。广饶县政府主导成立广饶轮胎产业整合领导小组,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有效保证轮胎行业重组整合的有序进行。
借展览平台打造竞争软实力
轮胎产业的崛起,得益于高端平台的助力。近年来,广饶县先后建成国家级检测中心,创建国家级出口轮胎质量安全示范区,引进首个国家级技术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搭建国际化专业展览平台,建设汽车轮胎试验场,建设电子商务平台……
山东广饶出口轮胎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于2008年6月,中心区域位于广饶县大王镇、稻庄镇和经济开发区。为提高中国轮胎的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广饶县于2013年5月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轮胎质量安全示范区,是全国首批9个工业产品出口示范区之一。从此汇聚起轮胎行业的蓬勃力量,引领中国轮胎产业迈向世界高端轮胎的舞台。
“示范区内企业全部拥有自主品牌,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量65%,龙头企业自主品牌出口占出口量90%以上;自主品牌产品内销占内销量80%以上,龙头企业内销全部为自主品牌。”东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局长李本和介绍,示范区还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6个、山东省名牌产品18个。
在“创建知名品牌示范区,打造轮胎之都新广饶”的理念带动下,示范区内轮胎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加快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嫁接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目前,示范区内规模以上有出口业绩的轮胎企业28家,出口轮胎124万吨,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俄罗斯等197个国家和地区。
借一带一路契机夯实轮胎之都根基
顺应全球化浪潮,广饶轮胎走出国门,加快国际布局,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金宇、永一等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不断提高在全球产业发展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从产业发展到产品检测、到科技研发、到国际贸易、到会展聚商,广饶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展示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加快建设中国知名高端轮胎产业基地,铸就全球最大的子午胎生产基地、世界橡胶轮胎交易中心,打造国际知名的轮胎之都。
如今,全县轮胎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7亿条,拥有全球轮胎75强企业7家,中国驰名商标7个,产品涵盖全钢子午胎、半钢子午胎、工程子午胎等12大类200多个品种,出口到美国、欧盟、俄罗斯等197个国家和地区。
从小县城到国际市场,从手工作坊到名牌大企,从小胶炉到轮胎生产线,广饶轮胎实现了飞跃。如今,轮胎产业已占东营市工业总产值的比例达到了20%以上,成为东营市从业人员最多,产业链最完善的产业之一。从启动示范区建设以来,广饶俨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轮胎之都”。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