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概念提出以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合作全面推进。仅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就开展和执行了60多个油气合作项目。油气合作项目的达成有力带动了沿线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改善了当地人民生活质量。未来,“一带一路”地区在全球能源供应和需求中将继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打造“一带一路”能源命运共同体关乎各方切身利益。
“一带一路”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是全球油气的供应中心。据统计,全球石油储量排名前十的国家中有7个分布在“一带一路”地区,这7个国家石油储量约占全球石油储量的55%左右。全球天然气储量前十的国家中也有7个分布在“一带一路”地区,且7个国家的储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了65%。同时,“一带一路”地区的油气资源质量高,开采容易,成本较低,是全球油气供应的基石。如中东地区的开采成本在20美元/桶以下,美国页岩油成本则在40~60美元/桶。而在需求端,OECD国家在经济增速相对较缓、能效提升、替代能源快速发展的综合因素作用下,其能源、原油需求增速放缓,因此未来全球原油和天然气增长主要看亚洲地区,特别是中国和印度。“一带一路”地区联通全球油气主要生产地和消费地,具有非常广阔的合作情景。
近年来,随着美国页岩油技术革命性突破,美国油气产量大幅增加冲击全球油气市场,引起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严重冲击了传统石油生产国的经济。例如,沙特阿拉伯2015和2016年财政赤字高达980亿和870亿美元。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若沙特不改变现行经济政策,沙特将在五年内宣告破产。近期在欧佩克限产协议的落实下,国际油价有所回升,但也刺激了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反弹。加之,美国特朗普推行的“能源优先计划”会进一步降低美国对原油进口需求。中东等传统油气输出国在全球石油市场中的份额将面临不断下降的局面。
为应对全球油气市场新趋势,以沙特为首的中东地区国家急需开拓市场。同时,中国预计今后一段时间内油气消费仍将继续增长,但因国内产量增幅较缓甚至下滑,进口量将持续攀升。2016年国内原油产量较2015年降1518万吨,跌至1.98亿吨,同期进口原油量增长13.1%,达到 3.8亿吨,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的原油数量占到我国原油进口的65%左右,成为我国原油进口的最主要来源。中国与“一带一路”资源国间可靠和稳定的油气贸易不仅有利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也将促进沿线国家石油资源的开发利用。
但当前“一带一路”地区的能源合作仍面临多重风险。恐怖主义活动、伊核问题、宗教问题、大国角力等风险一直是油气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障碍,需要各国开展切实合作,打造能源命运共同体。
目前,原油等大宗商品主要以美元计价,美元的波动会带来汇率的变动,进而对地区间能源贸易产生不利影响,而采用消费国或资源国本地货币直接交易则有助于减少这种波动。
当前全球原油贸易主要通过海上通道,天然气贸易则既包括海上通道也有路上管道。原油海上通道一直以来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保障资源国的出口安全和消费国的能源供应安全,有必要加强对主要运输通道物流仓储体系建设,实现和运输通道经过地区利益共享和安全绑定;加强军事安全保障,打击海盗和恐怖主义行为,维护能源运输通道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