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原料药贸易有望回暖向好
原料药贸易有望回暖向好
  • www.chemmade.com
  • 2017-05-09 09:37:29
  • 中国化工报

  •   4月28日,记者从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媒体交流会上获悉,2016年我国原料药出口保持量增价跌的总态势,出口量再创新高,出口价格继续下跌;2017年,原料药贸易有望回暖向好。


      去年量增价跌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业务协调二部分析师朱仁宗介绍说,2016年,我国原料药出口数量再创新高,达827.24万吨,同比增长13.04%;出口均价继续下跌,同比跌幅达11.59%;数量增长驱动下,出口规模得以保持,金额为256.08亿美元,同比微降0.06%。

      氨基酸类、激素类、头孢菌素类、解热镇痛类等大宗原料药出口价格均出现下跌。其中,氨基酸类和环内酯类分别在出口数量猛增的驱动下,出口金额增长了24%。前者谷氨酸、赖氨酸、苏氨酸等各细分品种均有好的表现,后者依靠红霉素一力支撑。

      “但也有少部分原料药出现量价齐跌的情况,比如青霉素类、四环素类。前者主要细分品种阿莫西林三水酸和6-APA出口表现不佳;后者四环类衍生物出口颓废。”朱仁宗说。

      去年我国原料药出口市场格局基本保持稳定。亚洲依然是最大出口市场,出口数量高达448.75万吨,货值119.94亿美元,数量和金额占比分别为54.24%和46.84%。欧洲和北美洲依然对我国高质量标准、高附加值原料药的需求不减,出口均价显著高于其他市场。

      利润有所下降

      朱仁宗表示,去年原料药出口量增价跌,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为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牺牲了价格,压缩了利润,但外贸环境低迷的影响依然存在。

      “2016年,在国内人工、环保、GMP达标等综合成本持续上升的情况下,我国原料药产品出口均价不升反降,意味着经营企业利润率进一步压缩。我国原料药生产和贸易企业,是在用利润换取出口的稳定增长。”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副会长许铭表示。

      分析原料药出口均价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朱仁宗认为,一是国内大宗原料药供给侧改革推进缓慢,去产能化不易,多年来都存在持续过剩压力,加之多家化工企业进入医化领域,部分化工产品拉低了我国原料药整体出口价格;二是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除美国经济增长较稳健外,欧洲经济复苏乏力,日本经济萎靡难振,部分新兴市场国家经济陷入衰退,客户付款能力减弱,采购预算不足,不断压价;三是受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政治事件及美元加息等经济政策影响,全球各国货币汇率波动频繁,人民币大幅贬值,外贸报价难度加大。此外,原料药出口还受到国内外药品监管趋严和贸易摩擦的影响。

      仍将稳定增长

      不过,维持我国原料药出口贸易稳定增长的积极因素仍然存在。许铭告诉记者,首先,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比较乐观,这有利于全球贸易环境改善和需求提振。其次,我国政府连续出台政策,为企业减负、加快新业态发展、调整贸易结构上提供多重助力,继续呵护外贸回稳向好。

      总的来看,虽然原料药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但机会犹存。“预计2017年我国原料药贸易将继续回暖向好,全年出口规模继续保持,进口规模略有回升。这从2017年一季度我国原料药贸易的表现上已经初现端倪。”朱仁宗说。

      据医保商会提供的数据,2017年一季度,随着我国对外商品贸易的全面回暖,我国原料药贸易也出现稳步增长势头,进出口额达到88.82亿美元,同比增长9.6%。其中出口额为67.22亿美元,同比增长6.71%,但延续了2016年以来量增价减的趋势,出口数量增长14.21%的同时,出口均价下跌了6.57%,氨基酸类、青霉素类、激素类、头孢菌素类等大宗原料药依然是降价促销的主要品类。

      “今年一季度为全年原料药贸易创造了良好开局,预计二季度继续保持正增长。”许铭表示。
  • 文章关键词: 原料药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