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内蒙古五大产业链初步形成
内蒙古五大产业链初步形成
  • www.chemmade.com
  • 2015-12-31 11:04:09
  • 中国化工报

  • “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在化工原料规模化生产的起点上,依托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了从发展基础化工原料向发展高新化工产品、从规模化发展初级化工产品向发展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从粗放型生产向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型转变,初步建成了我国现代煤化工示范基地和重要的天然气、氯碱化工生产基地。


    据内蒙古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强介绍,“十二五”期间,内蒙古化学工业发展获得长足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展速度快,夯实了产业基础。据不完全统计,预计2015年全区化学工业增加值将达到1700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3.4倍,年均递增28%左右,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约15%;精细化工率达到20%,精细化工增加值达到340亿元,打造了高端氟硅及精细化工等一批有特色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目前,内蒙古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电石、甲醇、烧碱、纯碱聚氯乙烯等主要化工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另一方面是调转效果显著。一大批新建和扩建项目面向高端,力求起点高、技术水平领先和经济效益显著。截至目前,内蒙古高档次化工产品的比例进一步提高,高浓度化肥达到90%以上,优质低盐重质纯碱达到80%,离子膜烧碱达到80%。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巴彦淖尔、阿拉善盟以及通辽、赤峰等地形成了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优势产业集群。


    李强特别强调,总结内蒙古化工“十二五”发展成就,不得不提及产业延伸。5年间,内蒙古力推初级产品、中间产品向下游高附加值产品发展,重点发展了煤化工下游产品系列,如甲醇向烯烃、二甲醚、醋酸、甲醛、聚甲醛、醇醚燃料方向延伸;发展了精细化工、硅化工、氟化工和专用化学品等新兴产业。


    截至2015年底,内蒙古产业延伸已经初步形成5条“长链”产业链:一是煤化工产业链,形成了煤—电—煤制油—煤制油深加工、煤制甲醇—甲醇燃料—甲醇下游产品及其精细化学品、煤—电—电石及其下游产品、煤焦化—联产化工产品—煤焦油深加工及其精细化学品、煤制苯胺及其下游精细化学品、煤制乙二醇及其下游产品等产业链和集群。


    二是电石下游产业链,形成了1,4-丁二醇、氯丁橡胶、醋酸乙烯、聚乙烯醇及其衍生物等电石下游产品。


    三是氯碱及硅化工产业链,建成基本完善的煤—电—盐—烧碱、氯化氢—聚氯乙烯及其下游深加工和精细化工、电—工业硅—三氯氢硅—多晶硅—单晶硅产业链和集群,成为全国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加工基地。


    四是有机硅化工、氟化工产业链,建成萤石—氟化氢—含氟聚合物等氟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和集群。


    五是精细化工产业链,形成了天然气—液氨—氢氰酸—羟基乙腈—苯胺基乙腈、氢氰酸—高纯度氢氰酸—原甲酸三甲酯、氢氰酸—氰化钠—丙二酸二甲酯—4,6-二羟基嘧啶等产业链。


    此外,“十二五”期间,内蒙古能源化工园区化发展可圈可点,重点项目几乎全部进入园区。园区配套齐全,集中进行污水深度处理回收、排放集中监测,推广废水循环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促进化工绿色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内蒙古石油化工协会会长柳华民告诉记者,目前,鄂尔多斯准格尔大路煤化工园区、鄂尔多斯达拉特化工园区、阿拉善开发区、乌海化工园区、呼伦贝尔能源重化工园区、呼和浩特金山化工园区、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包头国家稀土开发区、蒙西国家循环经济园区、乌兰察布氟化工园区等,成为内蒙古化工节能环保工作的典范。


    “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将重点推动现代煤化工规模化、集约化、高端化发展,沿油、气、烃、醇、苯方向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壮大精细化工产业,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进一步推进化工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发展节能环保技术,促进资源清洁高效利用。

  • 文章关键词: 产业链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