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聚烯烃市场演绎三大变化
聚烯烃市场演绎三大变化
  • www.chemmade.com
  • 2015-10-27 10:09:56
  • 中国化工报
  •  

    能源价格的此消彼长、劳动力成本的提升、新增产能的释放,正给以聚乙烯和聚丙烯为代表的中国聚烯烃市场带来三方面的显著变化,即原料路线、市场结构和供需形势。

     

    产能扩张:煤基路线成为主力 其他路线占比减少

     

    2010年之前,中国的聚烯烃产能扩张都是依托石油原料,在当时高油价背景下,这类生产企业无利可图。然而,2010年中国首套煤基聚烯烃装置实现工业化之后,以石脑油为原料的乙烯以及下游项目停顿,而煤基聚烯烃利润丰厚,项目投资加快。未来五年,中国的产能扩张主要来自煤基烯烃/聚烯烃项目。另外,随着北美页岩气的商业化,中国投资者希望进口廉价丙烷原料,投资建设丙烷脱氢聚丙烯项目。这类项目也成为聚烯烃扩张的一个组成部分。

     

    最近几年以及将来五年,中国聚丙烯产能扩张快于历史任何时期,根据目前已经审批和在建的项目,2015~2019年期间新增产能1223万吨,占全球新增产能的73%。按原料路线分,本轮扩张的主力军是煤基聚丙烯和丙烷脱氢聚丙烯,其他原料路线聚丙烯产能扩张大幅减少。2014年中国煤基聚丙烯的产能已占聚丙烯总产能的10%,预计到2019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0%。

     

    与聚丙烯相比,中国聚乙烯的产能扩张没有那么疯狂,根据已经审批和在建的项目,2015~2019年中国聚乙烯新增产能为772万吨,占全球产能总扩张的35%。本轮扩张中,煤基聚乙烯是扩张的主力军,石脑油路线的产能扩张锐减,2014年煤基聚乙烯仅占聚乙烯总产能的4%,到2019年这一比例将提高到26%。

     

    需求增长:外需份额难以挤占 内需增长大有潜力

     

    在未来的五年里,中国依然是全球聚烯烃需求的增长动力,发展潜力巨大。其需求增速接近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中国聚乙烯人均消费量依然很低,2014年中国聚乙烯人均消费量为16.4千克,而同期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高达36~38千克。聚丙烯的增长潜力弱于聚乙烯,2014年中国聚丙烯人均消费量14千克,而同期西方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17~18千克。按照中国的经济增速估计,到2035年中国聚乙烯的人均消费量能达到发达国家目前水平。到2022年左右,中国聚丙烯的人均消费量可达到目前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国聚烯烃的需求大致分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在中国,出口需求由来进料企业所贡献。随着中国劳动成本的提高,来进料加工企业正在进行产业大转移,一部分从中国转向东南亚,另一部分回流北美。因产业转移,今年中国来自北美、日本的出口订单明显减少,预计未来这种情况将成为常态。10年前中国聚烯烃的出口需求占中国总需求的24%~25%,最近几年这一比例已经下降到17%~18%,预计未来将下降到10%~11%。来进料企业一般都需要有账期,而且对树脂的质量要求较高,国内产品打入较为困难。就聚丙烯而言,尽管中国每年有约500万吨的进口,但是除了一些特种料进入国内市场之外,大部分进口流入来进料加工企业,产品直接出口。国内企业挤占这部分市场份额还相当困难。因此中国聚烯烃的需求增长需要依靠内需拉动。相信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内需的增长潜力,尤其是在聚乙烯方面的潜力依然很大。

     

    供求变化:PP即将自给自足 PE短期仍有缺口

     

    以前国内的观点认为,中国聚烯烃供不应求,严重依赖进口。但是经过过去10年的大规模扩张,这种提法需要改变。就聚乙烯而言,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种提法仍可以适用。但是对聚丙烯而言,就不能这么提了。2016年中国聚丙烯产能将超过中国需求,名义上实现自给自足,进口比例将从目前的26%下降到2019年的7%。即使进口也是专用料的进口,通用料完全自给,不必进口,甚至需要出口一些。中国的产能扩张将改变全球的贸易格局,即将由全球最大的进口国变成净出口国。

     

    与聚丙烯相比,中国聚乙烯仍有一定的供应缺口,其发展空间远远好于聚丙烯。2014年中国聚乙烯自给率已经达到58%,随着新产能的释放,预计到2019年中国聚乙烯的自给率将达到61%,仍有39%的缺口,绝对量则高达1000多万吨。在未来5年里,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聚乙烯进口国。

  • 文章关键词: 聚烯烃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