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我国自主开发成功高炉法磷酸新工艺
我国自主开发成功高炉法磷酸新工艺
  • www.chemmade.com
  • 2010-06-05 10:16:03
  •     “高炉法磷酸新工艺”是由贵州科学院和贵州众一联创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历经十多年持续开发成功的。来自中国磷肥工业协会、中国科学院过程所、中国化学矿业协会和四川大学、贵州大学、化工科研总院、中石化南京设计院等业内权威教授、学者组成的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以中低品位磷矿和煤焦为原料,开发的“高炉法磷酸新工艺”,技术方案可行。利用旧设备建成的5m3中试生产线,分别直接使用贵州织金磷矿石(P2O517.05%、MgO9.6%)和瓮安磷矿石(P2O523.01%、MgO7.01%),经过28天、78天两次连续运行,工艺流程合理,磷回收率75%以上。新工艺直接使用中低品位磷矿,适应我国磷矿资源特点;同时实现了磷和稀土的分离,有利于稀土的综合回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专家组建议:在重视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工艺技术;建议国家及贵州省相关部门加大对该项目的支持,加快50m3高炉磷酸工业示范装置的建设。

        据介绍,贵州科学院多年来结合毕节试验区发展实际的需要,应用循环经济理念,提出了一个运用多学科综合研究煤、磷资源循环经济发明专利的创新工艺--“高炉磷酸的生产方法及所用设备”,以期根本解决传统化肥工业存在的诸多深层次难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毕节试验区优势煤、磷资源循环经济开发模式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传统的“湿法”磷酸技术是建立在优质硫、磷资源上的当今世界唯一经济可行的磷复肥生产工艺,但存在诸多弊端:由于有限的油、气资源不可再生及巨量消耗,必将产生严重的能源危机,同时也将严重影响硫磺的稳定供应。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磷石膏废渣,形成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这是世界化肥工业一直没有很好解决的重大难题。贵州乌江、清水江、云南滇池主要富营养化的磷污染(水质为劣五类)就是明显的例证。“湿法”工艺要求使用高品位磷矿,且各种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含量则要很低,即使目前有限的高品位磷矿也要通过选矿才能使用。传统“湿法”磷酸工艺冗长而复杂,基建投入巨大。生产过程腐蚀严重,维护工作量大,产品质量较差,生产成本偏高。这已构成当今世界各国磷复肥行业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

        由贵州省科学院于2002年10月获得的发明专利项目--“高炉磷酸的生产方法及其设备”是以煤、磷资源来代替传统优质硫、磷资源搭配的“湿法”磷酸生产的新工艺,具有明显的优势:由于不用硫磺,可从根本上杜绝大量磷石膏污染源的产生。

        可以直接利用中低品位磷矿,为我国占90%以上的巨量中低品位磷矿开辟了一条直接开发利用的新途径。

        由于不用硫资源,从根本上解决了缺少硫磺资源对我国化肥工业长远发展的瓶颈制约问题,大大增强了我国农业稳定发展的安全性。工艺流程短,基建投资比同等规模的传统“湿法”磷酸工艺可节省约40%。对设备的腐蚀大为减轻,产品质量高。资源综合利用率高,可以大大降低污染,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