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能源体系结构须能支撑“能源三角”
能源体系结构须能支撑“能源三角”
  • www.chemmade.com
  • 2013-01-28 14:12:11
  • 人民日报

  • 能源体系结构须能支撑“能源三角”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怎样的能源挑战,又该如何应对?能源体系结构必须能支撑三大目标,即“能源三角”,在充足能源供应、环境污染和社会发展目标之间进行平衡。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需要通过改革能源价格和能源补贴来平衡三大目标。中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能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去10年,我国能源需求经历了历史上最快的增长,同时也对全球能源格局产生重大影响。2002年,中国能源消费仅占世界12.7%;但到2011年,这一比重达到22.4%。如今,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和消费国。如果中国保持其能源需求现有的发展趋势,那么,至少要探讨两个问题:这些能源从何而来?将以什么样的价格出现?
       
        中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这也是向中等收入水平国家转型的关键期。城镇化将给中国带来约3亿的新增城镇人口,这相当于美国总人口。城镇化是目前驱动我国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引擎。据相关统计,城镇居民人均能源消费量是农村居民的3.5—4倍。此外,城镇化所需的大量水泥和钢铁都是高耗能产品,加上我国的需求规模,意味着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能源需求将持续高速增长。
       
        现阶段中国需要充足和相对低廉的能源供给以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煤炭能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目前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69%,提供了80%的电力。随着能源消费激增及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格局不断强化,中国能源相关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在过去10年中由42亿吨涨至92亿吨。减少煤炭消费促进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共识,我国在过去10年已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尽管中国现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和风能设备制造中心和潜在市场,然而,现实说明了降低煤炭消费的困难性。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3年全球能源体系结构性能指数报告》指出,能源体系结构必须能支撑三大目标,即“能源三角”,在充足能源供应、环境污染和社会发展目标之间进行平衡。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需要通过改革能源价格和能源补贴来平衡三大目标。
       
        能源价格改革很重要。目前,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占69%,并提供了全国80%的电力。2012年12月,中国政府展开煤炭价格改革,取消政府定价的合同煤,这意味着国内煤价从此市场化。此外,政府建立了煤价及上网电价间的联动机制,这也体现了政府改革电价的意愿。2012年7月,政府铺开了对天然气价格的市场化改革,使天然气价格与其它替代燃料价格相接轨。国内成品油价格改革也很可能于今年启动,这次改革将使国内成品油价格对国际油价波动更为敏感。
       
        伴随着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今后几年我国的能源格局将产生变化。天然气将是未来几年中增长最快的能源品种,未来5年,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预计将从5%提高到8%。中国正在建设大规模的管道设施网络以支持其天然气发展。然而,为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包括天然气定价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急需铺开。随着美国页岩气开发取得成功,尽管仍存在水资源缺乏等诸多困难,中国也开始积极发展页岩气,借此增加国内能源供给,改善能源结构,降低天然气对外依存并降低气价。
       
        面对不断上升的能源对外依存和日益恶化的排放及环境状况,我国需要改变传统的能源供需模式。例如,将节能目标纳入能源平衡体系中,其背后的政策含义在于,我国能够通过对能源供给投入或节能投入的最优选择来满足既定的能源需求。再比如,我们还可以对能源供给设定二氧化碳排放约束,这意味着中国可以通过选择可接受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来调整二氧化碳约束下的能源结构。我国仍有巨大的节能潜力。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如果能源消费按现行趋势发展,至2035年全球工业、运输、发电及建筑行业的能效改进潜力个别部门将超过50%,而其他部门将接近80%。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能效改进潜力应当是巨大的,这为我国节能减排提供了契机。

  • 文章关键词: 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