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加征天价关税
美国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加征天价关税
  • www.chemmade.com
  • 2025-04-23 15:24:22
  • 长江镍业网
  • 当地时间4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了其对来自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的晶体光伏电池的反倾销税(AD)和反补贴税(CVD)调查的终裁税率。根据披露,其中,对东南亚四国太阳能产品的反倾销税最高至271.28%,具体取决于企业和国家。反补贴税在14.64%至3403.96%之间。


    美国关税大棒下的“自伤逻辑”


    美国对东南亚光伏产品加征关税的核心逻辑,是试图通过贸易壁垒倒逼制造业回流本土。


    但现实却是一道无解难题:截至2025年1月,美国本土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产能分别为21GW、0、2GW和35GW。


    这意味着,即便所有美国组件工厂满负荷运转,仍有37GW的电池产能缺口需依赖进口。


    更讽刺的是,美国本土光伏制造成本高达2元/瓦,而中国企业的东南亚基地即使叠加60%-80%关税后,成本仍比美国低30%以上。


    美国光伏产业的困境,本质上是其供应链“断链”的结果。


    以硅片环节为例,美国至今没有规模化产能,而这一环节占据组件成本的15%-20%。


    反观中国,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规模化优势,一体化组件成本已降至0.692元/瓦,仅为美国成本的40%。


    72小时启动东南亚大撤退


    面对美国关税重压,中国光伏企业展现出了惊人的战略弹性。在终裁公布后的72小时内,多家头部企业已启动东南亚产能转移程序。


    产能迁徙的背后,是严密的成本核算。以印尼为例,尽管人工成本比东南亚高8%,但凭借零关税优势和毗邻澳大利亚石英砂矿的地理位置,综合成本反而下降15%。


    硅料霸权与石英砂卡位


    在这场产业链迁徙中,有色金属行业扮演着隐形推手。中国硅料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将多晶硅生产成本压至34.368元/千克,较欧美企业低40%以上。


    这种成本优势,使得即便在印尼新建硅料厂,中国企业仍能保持30%的毛利率。


    更关键的是对高纯石英砂的控制——全球90%的高端砂矿被中企锁定,美国Hemlock等企业被迫以3倍价格采购次级砂,这直接导致其硅片良品率落后中国15个百分点。


    而在辅材领域,中国企业同样构建了“铜铝-光伏玻璃-银浆”的全套壁垒。


    以光伏玻璃为例,信义光能在马来西亚基地采用天然气直供模式,能耗成本比美国低25%。


    从矿产到组件的全链条把控,让美国试图通过关税切割中国光伏产业链的图谋彻底落空。


    全球光伏新秩序


    美国关税大棒意外激活了全球光伏市场的“去中心化”进程。


    InfoLink数据显示,2025年中东和印度光伏需求增速超50%,非洲市场年装机量突破8GW。


    中国企业正以“技术+资本”双输出模式抢占新阵地:隆基绿能与沙特阿美合资建设20GW硅片厂,TCL中环在阿联酋布局钙钛矿中试线。


    这种“本地化生产+全球调配”的模式,既规避了贸易风险,又通过技术授权获取超额利润。


    关税壁垒挡不住的光伏革命


    美国3521%的关税,看似重击了中国光伏的东南亚跳板,实则暴露了自身新能源战略的结构性缺陷。


    这场博弈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在光伏产业这场长跑中,技术迭代速度永远快于政策壁垒的搭建速度。


  • 文章关键词: 光伏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