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图片新闻 > 可再生能源发展仍需时间
可再生能源发展仍需时间
  • www.chemmade.com
  • 2022-09-07 10:01:54
  • 中国石油报
  •   刚刚过去的酷暑让欧洲电力也经历了一次残酷的炙烤,在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等天气“加持”下,欧洲电价不断创新高,欧洲能源危机愈发凸显。尽管欧洲多国为应对电力紧张,在供需两个方面都采取了诸多措施,但在全球能源供应短缺的大背景下,随着冬天供暖季的到来,电力需求必将大幅上升,欧洲电力又将面临大考。

      睿咨得能源(Rystad Energy)今年上半年曾发布报告称,今年冬天对于欧洲消费者及欧洲各国政府来说都将变得十分艰难。目前,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加之天然气、煤炭、核能和可再生能源选择有限,成本高企且供应不确定性,欧洲电力部门可能在今年冬季遭遇更为严重的危机,若重重困难无法解决,电力危机或将加速失控。

      天然气供应不足

      尽管欧洲一直努力减少自身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但迄今为止选择仍然有限,替代方案难以落地。与此同时,其他供应链也存在各种不确定性。

      首先是今年6月初美国得州自由港LNG出口码头发生爆炸,原本计划出口终端将于今年10月重启,但8月23日有消息称,出口终端推迟重启时间表,最快也要11月份,这为冬天欧洲天然气供应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同样是今年6月,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称,因德国未能及时向俄方交付送加拿大维修的天然气管道部件等原因,公司被迫将“北溪-1”管道输气量从每天约1.67亿立方米减少到6700万立方米,降幅达60%。尽管在德国政府紧急协调下,“北溪-1”天然气管道于7月21日恢复向德国供气,但输气量被削减至其产能的20%。而且,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北溪-1”未来能否保证持续供气仍充满巨大变数。就在8月31日,Gazprom又以维护“北溪-1”管线为由,宣布在8月31日至9月3日期间停止向德国供气。这将进一步推升原已紧绷的电力市场紧张情势。

      面对天然气短缺,一方面阿塞拜疆、阿尔及利亚等国尽力加大对欧洲出口,另一方面,欧洲各国政要纷纷行动起来,目标明确开展“能源外交”: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爱丽舍宫会见了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双方着重讨论了能源领域合作,并签署了能源合作全面战略伙伴协议;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柏林会见到访的埃及总统塞西。此前,埃及、以色列同欧盟在开罗签署协议,允许以色列通过埃及向欧盟出口天然气;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则亲访阿尔及利亚,签署15项合作协议。但这些努力在短期并不足以解决欧洲的能源危机。

      目前看,唯一能增加欧洲天然气供应量的希望,是增加荷兰格罗宁根气田的产量。格罗宁根是欧洲最大的气田,年产量为550亿立方米,相当于“北溪-1”天然气管道的供应量。虽然由于地震问题已逐渐关闭,但只要荷兰同意,格罗宁根气田仍能迅速增加约200亿立方米的供应,这可以弥补目前俄罗斯的部分短缺。但当地居民却对此忧心忡忡,气田重启之路恐道阻且长。

      煤炭价格大涨

      在全球供应限制及强劲需求的共同推动下,特别是欧盟对俄煤炭禁令8月11日正式生效后,已有分析机构将今年亚洲煤炭的平均价格上调近40%,且预测亚洲煤炭的高价还将维持数年。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也使得欧洲的能源困局雪上加霜。

      近期,欧盟多国相继重新启动此前一度计划淘汰的煤炭发电,由此有媒体称,“欧洲重回煤炭时代”。率先采取煤炭发电措施的是德国,德国拥有欧洲最大的燃煤机组,德国政府称,将重启被封存的10吉瓦的闲置燃煤电厂进行发电。随后,奥地利、意大利、荷兰、法国等国也出台了类似举措。如此大规模重启燃煤电厂,加之刚生效的俄煤炭禁令,这定会加剧全球煤炭市场的紧缺程度,将原本就处于高位的国际煤炭价格推至更高。

      除上述因素外,极端天气反复出现、南非运煤铁路年度检修、哥伦比亚煤炭出口下降等诸多因素都将进一步助推国际煤炭价格继续走高,或将再次刷新历史极值。

      核电回归困难重重

      核电是欧盟国家发电的主力,据欧盟2022年数据显示,欧盟13个成员国建有核电站,核能发电量约占欧盟总发电量的四分之一。但在日本福岛核事故后,欧盟核电被迫踩刹车,不少欧盟国家意识到核电站存在无法掌控的危险,从而对核电站的安全性产生质疑,于是宣布“减核”甚至“弃核”。德国曾计划在2022年底前关闭最后3座核电站,成为西方工业大国里第一个全面弃核的国家。

      但今夏的高温炙烤让欧洲无暇顾及其他问题,即将到来的凛冬似乎也将此前在气变问题上的种种承诺及对安全的担忧淹没在电力价格、生活成本等迫在眉睫的问题之中。于是,在欧盟投票否决了反对将天然气和核能列为绿色能源的提案,扫除了将这两种能源列入其“绿色能源”分类的最后一道障碍后,德国政府表示,本该在年底前关闭的剩余3座核电站将继续运行,以保证德国的能源安全。紧接着,法国政府表示,计划在未来几年建造6座新的核反应堆。

      尽管如此,欧洲核电的回归之路仍困难重重。首先,核电站的安全性、环保性仍是欧盟各国必须着重考虑的问题,如对法国而言,重启核电建设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处理放射性核废料,公众对此反应强烈。其次,核电站建设周期长,短期内根本无法解决欧洲的电力危机。第三,欧盟核电站不论改造还是新建,经济账都是重中之重,毕竟老旧核电站改造不易,且研发、维护费用高,各成员国需求又不尽相同,所以在经济账上恐难协调一致。此外,目前欧洲极端高温天气也使得核电站面临限产的要求,难以解决当下电力紧缺的问题。

      可再生能源发展仍需时间

      虽然目前欧洲电力危机愈演愈烈,但可再生能源依然难以发挥立竿见影的替代作用。首先,技术问题是影响可再生能源作用的重要原因。以太阳能、风电、水力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受季节变化影响大,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的特点,可靠性不足,因此储能技术发展至关重要,但短期或难出现突破。

      此外,饱受关注的“绿氢”发展也受困于技术难题,在储存运输方面还需加强技术研究。其次,资金投入问题制约可再生能源发展。随着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原材料和配件价格不断上涨,可再生能源厂商的利润正在被不断增加的投入成本所吞噬,极为有限的回报使得企业投资意愿降低,阻碍了项目的发展。建设周期较长、环保法律制约等现实因素,也都决定了可再生能源项目必须经过过渡期,以时间换空间,因此,难以快速解决当下电力供应短缺的“燃眉之急”。


      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电力能源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