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集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不断强化新型安全防护体系建设,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防护网络,使矿井抗灾能力和救灾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记者:我身后的这台设备就是由潞安集团研发成功的“矿用井下可移动式救生舱”,目前这些设备已经在常村煤矿的井下投入使用了,如果说井下一旦发生事故的话,那么这些救生舱就可以为井下的作业人员提供一个密闭的可生存空间。
这种“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采用组装式钢结构,对外能够抵御爆炸冲击、高温烟气,隔绝有毒有害气体,对内能为被困矿工提供氧气、食物、水,去除有毒有害气体。矿难发生时,矿工可在救生舱内生存4天,同时可通过舱内通讯监测设备引导外界救援。
常村煤矿总工办副主任郑祥举:目前,常村煤矿已经在井下采掘工作面投用了8台,保证灾害发生时工作面所有作业人员都有避难空间,实现了一人一位的避难原则。
常村煤矿按照一次设计分布实施、逐步推广的原则积极开展井下安全设施的建设,他们还结合矿井安全生产的特点,构建了由自救器、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井下避难硐室组成的三级安全防护体系,整套体系具有灾害预警、指导逃生、抵抗冲击破坏、隔绝有毒有害气体、维持避难人员生命、引导积极救援等多项功能。
与此同时,潞安集团还在各矿井建立完善了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紧急避险、供水施救和通讯联络等系统,实现了监控装备现代化、瓦斯管理信息化、人员定位精确化、应急救援科学化,逐步构筑起了科学完善的安全防护网络体系,增强了矿井的抗灾避险能力,有力的推动了本质安全型矿井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