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企业资讯 > 中海油珠海建电厂 中海油抢先布局
中海油珠海建电厂 中海油抢先布局
  • www.chemmade.com
  • 2011-09-14 09:49:31
  •   在发力上游的同时,中海油正加速打造天然气全产业链。
      
      本报记者9月13日获悉,中海油旗下中海石油气电集团(简称中海气电)已与珠海港电力能源有限公司(简称珠海港电力)签署合资合同,将共同设立中海油珠海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这已是中海油在国内的第六个天然气发电项目。
      
      在此之前,中海气电已经在广东、福建、海南、浙江四省建设了5个天然气发电项目,目前发电量为59.7亿千瓦时,装机容量221万千瓦。
      
      “推进天然气发电,做全LNG产业链,这是中海油近期的重点之一。”中海油总公司工程建设部部长杨宏滨表示,“十二五”期间,中海油将建设华南和华北两个区域发电中心? “我们的规划是,2015年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77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570万千瓦。”
      
      中海油珠海建电厂
      
      根据合同,在中海油珠海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中,中海气电将持股75%,而珠海港电力持股25%。第一期建设2 台390MW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热联产机组,预计总投资额为31 亿人民币。
      
      珠海港发布的公告显示,珠海天然气发电项目的气源将主要来自于中海油荔湾3-1气田以及中海油于珠海高栏港建设的LNG接收站。
      
      “中海油-1气田和珠海陆地终端预计可于2012年年底投产,初期处理海上天然气规模为每年50亿~100亿立方米。而对于中海油LNG接收站终端,首期建设每年可引进307万吨LNG,预计可于2015年投产。有这两个项目互为补充,珠海天然气发电的气源将有稳定的保障。”珠海港董秘办人士说,虽然天然气价格也会随着国际油价而波动,但珠海项目以中海油荔湾3-1气田的海上天然气为依托,可以在供气合同中争取长期稳定的气价。
      
      “在珠海建电厂主要是为了配合南海荔湾3-1号气田的开发。”中海油南海西部公司一位人士对记者说,荔湾3-1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深水天然气田,目前中海油已经与李嘉诚旗下的赫斯基能源公司达成共同开发协议,项目的整体发展计划也已经上报,预计2013年底可从荔湾3-1气田开发出天然气。
      
      事实上,天然气发电已经成为中海油开拓天然气市场的主攻方向。
      
      “与民用天然气相比,工业用气的价格要高不少,因此,工业用气,特别是电厂一直是我们主要销售目标。”中海油销售深圳公司一位人士对记者说,以广东大鹏进口的澳洲LNG为例,其销往电厂的比例达到总气量的约65%。而来自卡塔尔的LNG,也以销售电厂为主。
      
      “除了我们在广东中山以及惠州自有的两家天然气电厂之外,我们还与深南电、深能源等地方电力企业签订了长期合同。现在广东地区的燃油电厂已经大部分使用天然气发电。”该人士说。
      
      据记者了解,燃油电厂发电原料既可以用天然气也可以用燃料油。但现在由于燃料油价格上涨较快,而且受到环保部门严格控制,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华南电厂开始倾向于使用天然气发电。
      
      全球天然气发电升温
      
      中海油的天然气发电战略似乎正顺应时势。
      
      埃克森美孚化工公司近日发布的最新版《2030年能源展望报告》称,至2030年,世界能源结构将发生重大改变。天然气占全球能源的比例将从约20%增至约25%,将超过煤炭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而天然气需求急剧上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发电领域的需求急剧上升。
      
      而据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人士称,在即将公布的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中,国家首次提出到2015年全国天然气发电装机达6000万千瓦的目标。
      
      目前,我国天然气发电规模仅为2800万千瓦。这意味着,5年内我国天然气发电规模要在目前的基础上实现翻倍增长。
      
      与传统的火电相比,天然气发电更符合目前环保的趋势,天然气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燃煤电厂的42%,氮氧化物排放量则不到燃煤电厂的20%。
      
      中海气电国际贸易公司一位国际商务师称,特别是日本核电站事故之后,不少国家冻结了新的核电项目,天然气发电的市场价值更是迅速提升。
      
      上述国际商务师称,在 2010-2011年初的国际LNG交易中,曾出现短暂的买方市场形势,但在日本核电危机之后,LNG贸易量大增,这将使得未来几年的市场主动权重新回到卖方手中。
      
      “日本地震之前的一段时间,LNG长期合同价格持续走低,在此形势下,亚洲进口商对市场形势普遍持乐观态度,并且铆足了劲,准备继续打压长期合同价格。然而,日本核电危机之后,局势迅速变换,现在要求长期合同价格让步已经越来越艰难。”该人士说。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