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企业资讯 > 通威集团抢占光伏产业链制高点
通威集团抢占光伏产业链制高点
  • www.chemmade.com
  • 2011-08-02 09:56:20
  •   通威集团已构建了太阳能产业链的上中下游的三大板块。
      
      未来3-5年,该公司多晶硅产能将提高至3万-5万吨,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企业之一。
      
      目前通威集团多晶硅生产成本为30美元/千克左右,二期投产后将降至20美元/千克左右。
      
      一粒又一粒的砂子,与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有什么关系呢?
      
      昨日从通威集团获悉,经过五个月的建设,理塘县300KWp太阳能光伏并网电站日前正式运行,预计每年可为理塘县域电网所覆盖的理塘县县城及附近八个乡镇提供约44万kwh的发电量。
      
      理塘县发电站的建成,勾勒出了通威集团进军新能源领域的一个完整的太阳能产业链:从一粒又一粒的砂子到多晶硅,再到太阳能电池组件,最终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电”。
      
      下注百亿元,通威已经构建了上中下游的三大板块,一个又一个新项目还将接连上马。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介绍,“投入这么多的资金,不仅是特别看好这个产业,还想起到示范和引导作用,它关系着人类生存方式和文明进程的革命性改变。能够参与这个过程,并且能够推动它,你会感到很欣慰很自豪。未来3-5年,通威打算在太阳能产业链上再投入百亿元。”
      
      上游:3000吨多晶硅项目即将全面投产
      
      光伏产业最重要的原料多晶硅,其基本成分与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砂子没有多大差别,被刘汉元称之为“很友好的元素”。2006年底,通威集团决定杀入新能源领域,果断而又迅速。次年5月,位于乐山的永祥多晶硅宣布启动。
      
      据通威集团旗下永祥股份董事长冯德志介绍,2008年9月,仅用了不到1年的时间,首期1000吨通威多晶硅项目顺利建成投产,开创了从立项到投产的国内外行业最快建设速度,创造了同种尺寸、规格单炉产量最高、同级别纯度最高等多项行业纪录,在行业技术、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产品质量、建设速度、封闭运行等方面都实现了巨大突破。
      
      作为通威集团太阳能产业链条的上游,永祥多晶硅二期3000吨项目今年8月份将全面投产,正在快速施工中的6000吨多晶硅产能预计明年6月底前投产,这意味着2012年通威集团多晶硅总产能将达到1万吨。
      
      同时,根据了解到的最新情况,在明年6月份6000吨项目投产之时,通威集团可能将根据市场情况,同步启动两个12000吨的多晶硅项目。按此推进力度,未来3-5年,通威集团将投资近百亿元,将多晶硅产能提高至3万-5万吨,从而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之一。
      
      中游:太阳能电池项目明年6月投产
      
      多晶硅上游产业的产能不断刷新,从1000吨到4000吨,再到上万吨。多晶硅生产技术不断提升,成本逐步降低。据悉,目前通威集团多晶硅生产成本为30美元/千克左右,二期投产后将实现20美元/千克左右的成本控制水平,达到国际最先进水平。
      
      就目前20~30美元/千克的成本来讲,通威集团的多晶硅业务依然保有较高的利润率。不过,通威集团的目光绝不会只停留在多晶硅上,在新能源领域将不断拓展产业链,形成从多晶硅、单晶硅、硅切片,到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新能源产业链条,逐步打造成为世界级多晶硅生产企业和世界级太阳能光伏企业。
      
      实际上,把多晶硅产能做到万吨级的规模,就是为了延伸产业链。目前,通威在双流已经投资多晶硅深加工光伏项目。通威集团副总裁、通威太阳能公司董事长胡荣柱表示,整个项目一共分三期,一、二期投资将达35亿元,第三期投资将超过100亿元。这样,通威集团就实现了以乐山生产基地和双流深加工基地,双基地覆盖从多晶硅、单晶硅、硅切片生产到太阳能组件、太阳能以及光热一体化产品研发、推广与应用。
      
      位于双流的通威太阳能有限公司是通威集团进军新能源领域成立的全资子公司,是通威集团打造太阳能产业链的重要一环,积极开展太阳能发电核心设备的研发制造以及太阳能的综合利用和推广。
      
      位于成都西南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年产200兆瓦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一期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计划在未来3年内,形成超过2GW的产能。
      
      下游:理塘“示范田”已经发电
      
      今年4月12日,伴随着一阵欢呼声,通威集团在理塘县修建的理塘发电站正式运行。阳光洒在太阳能电池板上,表面看似平静无奇的电池板,把阳光“变”成为了当地居民的照明、煮饭用电。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