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企业资讯 > 江苏新天地公司校企合作研发有机肥纪实
江苏新天地公司校企合作研发有机肥纪实
  • www.chemmade.com
  • 2011-05-13 13:40:11
  •   位于太湖之滨的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最近与南京农业大学有机肥研究团队一道,捧回了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产学研一体化建设让合作双方收获不菲。新天地公司总经理杨兴明教授是目前承担着南京农业大学教学任务的新生代企业家,谈起依托科技成果转化进行创业的艰辛,他十分感慨。
      
      过去,农村的畜禽粪便、作物秸秆作为厩肥,农民抢着用,既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又节省了大量肥料资源。“然而,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有机肥成了今天的固体废弃物。事实上,只有发展有机(类)肥料,才能确保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2004年10月,杨兴明带着4名研究生来到江苏新天地氨基酸肥料有限公司开始技术合作,2007年10月正式成立江苏新天地生物肥料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杨兴明担任总经理,从此走上了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之道。
      
      “当时,南京农大学科带头人沈其荣副校长明确指出,我们建实验室必须在模式上进行创新,把实验室建在企业,把论文写在企业、写在大地上。后来,我们的重点实验室就落户到了宜兴环科园,建到了产学研合作企业。”杨兴明自豪地说,模式的创新,不仅推动了我国有机类肥料产业的快速发展,而且使产学研合作企业产生了裂变式变化。现在,南农大有机肥研究团队有17名正副教授,80多位在读硕士、博士常年深入在宜兴环科园、在新天地企业,瞄准市场需求,针对关键技术进行新产品、新工艺研究开发。
      
      杨兴明举了个例子,太湖蓝藻打捞是个大工程,而打捞上来的蓝藻怎么处理一直是个大问题。新天地及时组织科研力量开展研究,采用蓝藻破壁技术,实现日处理蓝藻藻泥800吨以上,相当于2万平方米太湖水面蓝藻,得到了无锡市领导的高度赞扬:“新天地的技术创新,为太湖蓝藻处置找到了一条好出路!”
      
      看到农民过度施用化肥以及水土流失等已造成很多耕地处于亚健康状态,杨兴明非常忧虑:“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数是人少地多,他们为了保证土壤耕地质量与保护生态环境,会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一般采用休田方法。但我们做不到。”杨兴明说,地少人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高强度利用土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土壤耕地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健康的土壤需要健康的肥料,这是商机,也是责任。新天地为此研制出抗病生物有机肥,不仅消纳了大量固体有机废物,保护了生态环境,而且帮助农民增收增效。该公司至今已建立起8个大型有机肥工厂,每年从太湖周边直接消纳禽畜粪便等固体有机废弃物100万吨以上,生产商品有机肥、抗病生物有机肥30余万吨。
      
      目前,江苏新天地公司正依托国家级有机(类)肥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资本整合、企业联盟,立志开辟一片中国有机肥产业的“新天地”。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