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企业资讯 > 孚日股份:光伏贡献少 业绩靠家纺
孚日股份:光伏贡献少 业绩靠家纺
  • www.chemmade.com
  • 2010-12-13 09:32:56
  •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出口金额最多现代化家用纺织品生产商,孚日股份(002083)(002038.SZ)2006年后业绩开始下滑,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投资光伏产业。
      
      目前孚日股份拥有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研发以及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这两块光伏业务。孚日股份内部人士曾表示,公司全资子公司孚日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孚日光伏)目前正在与德国博世公司洽谈下一步合作方式,其中包含股份转让等计划。
      
      博世公司合作预期
      
      德国博世公司主要是通过收购孚日光伏的项目合作方,来实现与公司的前期合作方式。国海证券卜忠东认为,这增强了公司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后劲。
      
      博世集团是世界领先的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在汽车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和建筑智能化技术领域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业务遍及150个国家。博世在中国目前经营着47家公司,并在上海设有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009年博世在华合并销售额达274亿人民币。2008年,博世通过收购德国爱尔福特的ersol太阳能公司进军太阳能电池生产领域,2009年博世宣布收购公司的合作方aleo公司和Johanna公司。博世看好太阳能领域的广阔前景,拟大举拓展光伏发电业务。
      
      国海证券认为,博世有可能通过公司拓展其太阳能光伏业务,凭借博世的雄厚实力,公司的太阳能光伏业务有望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据孚日股份投资者关系部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有望与博世在多方面合作。而国海证券亦认为,公司不排除继续扩张其太阳能光伏业务规模的可能。
      
      据了解,孚日光伏与德国约翰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Johanna Solar Technology GmbH)合作,引进其技术,投资进行铜铟硒(CIS)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的生产及研发。首期设计产能为60MW/年,预计投资16亿元。孚日股份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实现利税2亿元以上。
      
      截至目前,公司完成收购Johanna 12.35%的股份,成为其第三大股东。Johanna拥有孚日光伏所引进的铜铟硒(CIS)薄膜太阳电池技术的全球唯一的继续授权许可权利。
      
      薄膜电池2011年投产
      
      孚日光伏生产的铜铟硒(CIS)薄膜太阳电池组件,具有高效率、低成本、长寿命的特点,属第二代光伏技术中光电转换效率最高的薄膜太阳电池,其对可见光的吸收系数和光电转换效率是所有薄膜太阳电池材料中比较高的。
      
      CIS与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第一代光伏科技晶体硅太阳电池相比,其光电转化效率接近于目前多晶硅太阳电池的效率,而原材料的消耗却远低于传统晶体硅太阳电池,因而是最有希望实现低成本光伏发电的高效薄膜太阳电池。
      
      上述孚日股份内部人士介绍,孚日光伏薄膜电池项目于2008年2月开工建设,目前处于联运运行阶段,计划2011年初投产,真正规模生产要到明年下半年。据了解,这种薄膜太阳能电池第一条30MW/年生产线已经建成,2007年9月在德国已经投产。
      
      孚日光伏引进的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上第二条铜铟硒(CIS)薄膜太阳电池组件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线。
      
      据孚日股份披露,孚日光伏引进的第一条设计年产能30MW的CIS(铜铟硒)薄膜太阳电池项目,在目前的工艺条件下,试制的电池组件效率最高可以达到9.2%(其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10.6%),电池组件的平均转换效率稳定在8.6%。
      
      孚日股份表示,孚日光伏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可以批量生产的技术水平,但预计该项目对公司2010年度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孚日光伏研发的铜铟硒(CIS)薄膜太阳电池,是全球光伏产业内技术复杂程度最高的光伏产品生产和研发工作。相比第一代晶体硅太阳电池和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工程技术复杂,调试期稍长也是正常的。
      
      孚日光伏设计产能60MW,由两条30MW生产线组成。两条生产线共用的厂房、基础设施和生产自动化系统都在第一期项目中建成投入使用,第二条线的安装周期相比第一条生产线将缩短。目前,孚日光伏第一条生产线设备大部分已安装完毕,陆续投入使用,今年6月已经有相关产品生产出来。
      
      据了解,孚日光伏目前仍在调试第一条薄膜太阳能生产线,继续提高电池转换效率和降低电池成本。据其内部人士透露,只有在稳定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的基础上,公司才会考虑转入生产,否则无法体现出孚日CIS技术的强大竞争力。
      
      因此,今年是孚日光伏技术攻关的关键一年,处于调试中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基本无法为其年度业绩效力。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