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三季报显示,公司1-9月份实现营业收入8.89亿元,同比下降18.34%;营业利润1.33亿元,同比增长6.08%;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10.77%,摊薄后每股收益0.19元。
剥离医批业务,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9亿元,同比下降18.34%,主要是因为公司出售子公司山西亚宝新龙药业有限公司51%的股权,主营业收入不并表所致。营业利润实现1.33亿元,同比增长6.08%,主要是剥离毛利率较低的药批业务之后,成本占比下降,综合毛利率上升了近十个百分点,从35.20%上升到45.61%。期间费用有较大程度上升,较去同期上升了近七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都上涨了一到二个百分点。
调整业务结构,主攻医药制造。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以两大块为主,一块是医批业务,另一块是医药制造,目前公司已剥离了医批业务。虽然公司的药批业务营业收入占比高达41.9%,但平均毛利率却只有3.3%,经济效能较差,剥离该项业务,在短时间内对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额有一定的影响,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资源的优化。我们认为在当前政策背景之下,像这样的小型医批企业较难存活,公司此举正是顺应产业政策而进行的结构化调整,集中力量专注公司的医药制造。
收购中国医药大学药厂,助推公司中药注射液高速增长。中药注射液在近几年一直医药制造业的亮点,但是在2008年、2009年连续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后,中药注射剂产业政策一直不明朗。现在通过收购具有原研药“清开灵注射液”的北京中医药大学药厂,以规避产业风险,推动公司注射液产品的增长。初步预计,在未来的两年之内,公司注射液产品还将保持30%的增长势头。
盈利预测与投资。我们预计公司2010年-2012年EPS为0.32元、0.38元、0.45元,根据25日收盘价10.21元计算,对应动态市盈率为32倍、27倍、22倍,虽然公司业务结构调整导致收入下降,但其医药制造业务还是保持着25%左右的增速,因此,我们维持公司“增持”的投资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