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开滦集团唐山中润煤化工有限公司污水深度处理站大门,一排排轰隆作业的污水深度处理设备映入眼帘。“深度处理后的污水COD指标可控制在50mg/L以下,年节约新鲜用水约130万吨。”10月上旬,该公司净化车间主任谷志强告诉记者,污水深度处理是针对焦化废水中硬度、有机物、含盐量较高的特点,在原有SDN工艺废水处理基础上,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超滤+纳滤”双膜法处理工艺,使外排水高于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在该公司污水深度处理站,记者看到一面墙上悬挂着“污水深度处理工艺示意图”。图的左上方标示着“预处理系统”,然后顺着指示箭头往右、往下、往左看,分别进入了生化处理、砂滤、超滤等系统,最后再通过纳滤系统,使生产污水实现达标排放。
记者注意到,在进入预处理系统前,污水的COD和氨氮两项关键指标分别达到了3000-3500mg/L、300mg/L,而在经过多个先进工艺系统深度处理后,两项指标分别降到了50mg/L、10mg/L以下。
“COD和氨氮指标每升达到50和10毫克后的生产污水出现了什么变化?”记者问。
随行的该公司党群部部长季学敏微笑着用手指了指摆放在“工艺示意图”下方的几个玻璃瓶,从左至右介绍说:第一瓶是进水,就是处理前的污水;最后一瓶是出水,就是经过处理后排出的水质。
不用俯身,记者站着就清楚地辨别出了各个玻璃瓶中水的颜色:“进水”浑浊而颜色泛黄,砂滤、超滤后水质逐渐变清,到“出水”时,水质与日常饮用水几乎没有两样。随后,记者走进了位于处理站旁的露天污水排放池,看到经过处理后的污水确实与玻璃瓶里的差不多清澈。据了解,进入污水深度处理站处理的生产污水,主要来自于炼焦产生的氨水。通过这套深度处理系统,每小时能产水266立方米,不但产水效率大,而且还水质好、自动化程度高,其工艺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地位,目前该公司已经申报了国家专利。
开滦中润煤化工是国内煤化工行业的排头兵,近年来他们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优化系统,科学确定节能点,使节能减排取得了突出成效,水、煤气、蒸汽、氮气、压缩空气等介质实现了合理回收再利用,使公司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煤气利用率达到100%,多项指标均达到了国家一级清洁生产标准,固体和液体污染物全部达到“零排放”,动力成本降低了1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