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三季度,国内成品油行情继续攀升。据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国内柴油均价为8099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32.62%;汽油均价为9321元/吨,较去年同期上涨43.21%,汽油涨幅大于柴油。分析原因如下:
国际油价震荡上扬 消息面利好支撑
进入三季度以后,国际原油期价整体走强。7月份,利比亚石油输出港口被武装分子控制,全球石油供应出现缺口一度提振油价走势,但美伊两国持续紧张的局势也令原油市场的情绪动荡不安。之后,EIA及OPEC公布的月度报告双双下调今明两年全球原油需求预期,加之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深化持续打压油价。9月,美国对伊朗石油出口制裁日期临近带来的利好影响持续发酵;再者,欧佩克和俄罗斯等产油国举行的JMMC会议上拒绝了特朗普增加产量降低油价的要求,引发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但另一方面,特朗普指责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高油价剥削市场,要求他们通过增产来压低油价,这一行动阻碍油价上行趋势。
三季度检修炼厂较多 国内资源供应一度收紧
三季度,主营方面检修炼厂较多,如中石化旗下金陵石化、荆门石化等炼厂的部分装置,而中石油旗下的大庆石化、华北石化、呼和浩特炼厂及克拉玛依石化则进行了全厂检修。与此同时,地方炼厂方面,6月上旬青岛举办上合组织峰会,一些炼厂受环保影响降低负荷,加之部分炼厂集中检修,从5月份开始地炼的开工率出现了较为明显下滑。7月下旬开始,停工炼厂陆续复工,山东地炼开工率开始触底反弹,目前是恢复到68%的水平左右。
期间国内资源供应一度收紧,地炼库存水平较低,汽柴油报价推涨连连。主营外采成本高企且难度加大,销售价格亦是“水涨船高”。市场低价资源难觅,且恰此时进口利润比较可观,商务部下发了第二批国营企业成品油进口配额,至此年内汽柴油进口总量分别达到了30和50万吨。
汽油需求旺季支撑 柴油表现亦不显弱
夏季天气炎热,私家车空调开启频次增加,汽油处在消费旺季,刚需较前期有所提升。加之,中秋节及十一长假等用油小高峰的提振,业者有集中补货操作,汽油行情表现良好。另一方面,9月份开始,沿海休渔期结束,船用柴油的需求增多;另外,全国范围内高温多雨天气陆续结束,户外工程用油逐渐提升,“金九”旺季效应开始显现,柴油市场的表现不俗,行情亦是顺势走高趋势。另外,今年主营单位“保利”为先,销售策略多是涨易跌难,多重利好齐发,助推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势较快。
政策面释放利好 油品行情不断探高
2018年1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成品油消费税征收管理有关问题的公告》,明确了成品油销售企业发票的开具方式。紧接着,3月消费税新政落地,对油品市场的影响持续发酵,市面上发票数量的收紧导致票面价格的大涨,成品油价格随之不断走高。而另一方面,2019年1月1日起全国实施“国六”汽柴油标准,部分省份先行推广,期间部分地区一度出现资源暂时性紧张局面,亦助推国内成品油行情持续探高。截至目前,部分省份主营单位汽柴油报价已经高挂至最高批发限价,且有继续向最高零售限价推涨的趋势。
后市而言,国际油价高位震荡,消息面仍有支撑。随着主营及地炼检修炼厂的复工,国内资源供应将逐渐充裕,部分地区资源供应紧张局面或有所缓解。但与此同时,“银十”旺季效应催生的用油小高峰仍不可忽视,汽柴油需求尚有保障。地炼库存压力普遍不大,大幅降价促销的可能性较小,短时间内主营外采成本居高难下。节前业者多有备货操作,经过一个假期的消耗,节后存补货预期,故短线国内成品油行情仍处高位;但因冬季柴油需求萎靡,且取暖季多伴随企业限产操作,故预计整个四季度行情要明显弱于三季度。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