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硫酸铵迎来最大发展机遇 绿色循环成其助推器
硫酸铵迎来最大发展机遇 绿色循环成其助推器
  • www.chemmade.com
  • 2010-08-19 13:56:16
  • 中国化工报
  •   中国氮肥的发展是从硫酸铵起步,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硫酸铵是氮肥的主要品种,也是提供作物营养元素硫的主要来源之一。但是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高浓度氮肥品种迅速发展,致使硫酸铵在氮肥中比重逐步下降。最近随着国家环保、节能减排步伐的加快,氨法脱硫技术带来的经济合理性以及出口、硫肥需求的增长等,中国硫酸铵产业将迎来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
      
      绿色循环成为助推器
      
      中国的硫酸铵生产最早是用氨和硫酸中和制得,但后来副产硫酸铵比例越来越大,现在国内硫酸铵基本全部来自于其他行业副产,例如炼焦行业、己内酰胺、硫酸尾气脱硫、电厂脱硫、丙烯腈以及甲基丙烯酸甲酯、氧化锌等副产。副产硫酸铵遵循了“以废治废”的原理,实现了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尤其是随着氨法脱硫项目技术的突破,今后电厂脱硫副产硫酸铵产量将会大幅增长。
      
      为了鼓励环保、作为绿色循环经济的产品之一硫酸铵,国家也给出了一系列鼓励政策:2008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规定对电厂副产硫酸铵实行增值税50%即征即退政策;作为一种肥料流通时,硫酸铵也享受肥料行业的一些优惠政策,如运价优惠等;而在进出口政策方面,硫酸铵又不受“限制肥料出口,实行淡旺季出口政策”的限制,实行零关税出口,极大地支持了硫酸铵行业发展。
      
      出口市场稳定增长
      
      硫酸铵含有氮、硫两种营养元素,主要用作氮肥,同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硫肥之一。硫酸铵为世界各国普遍使用,国际贸易量占产量的48%。随着国内硫酸铵产量的增长以及零关税的利好政策,中国硫酸铵出口也将保持稳定增长。
      
      出口方面,东南亚是世界硫酸铵最大的消费区,2008年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0.8%;第二大消费区是拉美,占18.5%。东南亚在硫酸铵方面不能做到自给自足,约25%的表观消费量需要进口,预计未来几年进口量会持续增长。由于地缘优势和多年积累下来的品牌优势,东南亚地区仍是中国硫酸铵的主要出口地区。
      
      影响中国硫酸铵出口主要因素是国家政策和国内产量。近些年来中国硫酸铵出口一直保持在100万吨左右,主要原因是中国硫酸铵产量整体较少,质量、形状较好的颗粒硫酸铵产量较少。随着产量提高,中国硫酸铵出口量有望进一步提高。在国家政策不变以及国内硫酸铵产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预计到2015年,中国硫酸铵出口潜力市场将增至200万吨。
      
      国内市场大有可为
      
      目前国际上硫酸铵施用比例较大,如西欧硫酸铵施用比例占氮肥总需求量的6.4%,东盟占比22.2%,而中国目前硫酸铵施用仅占氮肥总量的1%左右,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及周边国家。如果以占比4%来计算,到2015年,中国硫酸铵作为化肥潜在需求将达到1000万吨左右,再考虑工业应用及出口,中国硫酸铵的市场总潜力在1000万吨以上。
      
      中国硫酸铵消费潜力重心在于农用。中国农科院赵秉强教授认为,硫酸铵中的硫有很大优势。今后中国硫需求量将会较大,一方面作物高产会带走硫,需要补充;另一方面,大气带入硫越来越少。据悉,南方缺硫土壤占30%,北方缺硫土壤占15%~20%,目前随着粮库北移,北方缺硫情况越来越严重。硫酸铵可以凭借着自身优势,挤占碳酸氢铵等直接施肥市场。
      
      除了少部分直接施用外,中国农用硫酸铵主要用于生产低浓度复混肥。而硫酸铵多为粉状,相比于氮肥其他品种如尿素作氮源,具有造粒性能好的优点,且不含氯离子,是无氯复混(合)肥的主要原料。肥料复合化将是中国化肥行业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肥料复合化率只有30%左右,预计到2015年中国复混(合)肥产量将达到6800万吨,低浓度复混肥产量为3000万吨,如果30%的氮源由硫酸铵来提供的话,保守估计需要硫酸铵430万吨。
      
      此外,工业领域相关行业的发展对硫酸铵的需求也将保持适度增长。总体来说,随着国内产量的提高以及市场开拓进程的加快,中国硫酸铵前景良好,而加快直接施肥市场的开拓是未来硫酸铵市场的重中之重。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