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煤层气脱氧新技术填补国际空白
煤层气脱氧新技术填补国际空白
  • www.chemmade.com
  • 2010-08-17 14:24:36
  • 中国石化报
  •     近日,由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开发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低质煤层气非贵金属耐硫脱氧催化剂与工艺”技术成果,通过四川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该组合技术突破煤层气安全利用的技术“瓶颈”,填补了国际煤层气催化脱氧技术的空白,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避免煤矿瓦斯事故、促进煤层气综合利用产业化和缓解我国天然气供需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抽排的煤层气一般甲烷浓度为30%~80%,氧含量为3%~12%,并含有一定的硫化物。我国每年因采煤向大气排放的甲烷达到200亿立方米(甲烷温室效应为二氧化碳的21~24倍),而利用率不足10%,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压力。要实现煤层气安全有效利用,就必须先脱除其中的氧,再经脱水、脱碳、脱氮处理后制得压缩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或用做化工原料。因此,煤层气脱氧是实现煤层气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关键。

        2001年,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开始组织科技人员进行煤层气非贵金属耐硫脱氧催化剂与工艺的攻关。经过多年研试,2009年他们组织开展每小时100标准立方米煤层气脱氧中试并通过现场考核,完成低质煤层气净化富集组合技术集成开发,编制万吨级工业装置工艺软件包。专家认为,该技术成果主要有两大创新:一是选用非贵金属耐硫耐高温催化剂,脱氧处理费用低;二是创造性地提出合理的多段脱氧流程,显著提高脱氧处理能力,降低能耗,并且安全环保。

        据悉,该院目前已为20多家企业完成方案设计和投资报价。业内人士分析,到2020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2.7%增长到10%以上,年消费量达到1600亿~2100亿立方米,其中51%可由国内气田开采供应、39%可由进口液化天然气保障、10%则有赖于未来煤层气的开采利用。因此,该技术成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