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面加速建设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全面加速建设
  • www.chemmade.com
  • 2017-12-13 13:40:17
  • 中化新网
  •   12月13日,随着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11个点段同时打火开焊,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境内段全面加速建设。工程于2015年6月开工建设,将分期建设北段(黑河—长岭)、中段(长岭—永清)和南段(永清—上海),预计2019年10月北段投产,2020年底全线贯通。

      中俄东线天然气工程是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和推动下,加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又一重要成果,是中国石油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我国四大能源运输通道的重大工程。2014年5月,中俄双方签署了总价值超过4000亿美元、年供气量380亿立方米、期限长达30年的中俄东线天然气购销合同。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起点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的中俄边境,途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等9个省区市,终点为上海市,全长3371公里,是我国目前口径最大、压力最高的长距离天然气输送管道。这一工程对带动我国钢铁冶炼、制管、装备制造等基础工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也将有力推动国内气田、管道、储气库、天然气利用项目等上中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在实施工程的过程中,中国石油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将其建成促进经济发展、服务环境改善、造福人民的示范工程。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是中国石油管道建设的一张“创新名片”。这一工程是我国首条采用1422毫米超大口径、X80高钢级管材、12兆帕高压力等级的世界上单管输量最大的跨境长输天然气管道工程。管道沿线自然环境复杂,多年冻土、水网沼泽和林带交替分布,冬季最低气温达零下40摄氏度,为管道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为建设好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中国石油组织开展了1422毫米X80天然气管道管材制造、管道断裂控制、管道工程设计施工及装备等一系列技术专题研究,形成了1422毫米X80管材制造、管道工程设计施工、阀门管件技术条件等13项技术标准。同时在国际上首次开展了X80、1422mm天然气试验介质的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验证了自主研制钢管的安全可靠性。在北段试验段建设期间,全体参建人员以全工序大流水作业为目标,累计投入12个自动焊机组,1492名参建人员,1164台机具设备,全自动焊接率达到90%以上,工程线路采用低温-30℃全自动焊接工艺,站场采用低温-45℃焊接工艺,以及AUT、PAUT+TOFD、DR及大功率射线无损检测技术,取得技术实验成果48项。

      作为我国首条第三代油气管道,本工程也是中国石油“智能管道”建设的试点工程,以“全数字化移交、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智能化运营”为目标,借助“移动端+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机组的“智慧工地”建设,整合数据信息,搭建从监理到承包商、再到业主共享的全生命周期信息系统的智能综合应用平台,实现信息协同和流程协同,推进管道数据由零散分布向统一共享转变、风险管控模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管道信息系统由孤立分散向融合互联转变,建成本质安全、高效运行的智能管道。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每年引进380亿立方米清洁优质的天然气。与燃煤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637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182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量46万吨、减少粉尘排放量84万吨,将有效缓解东北地区天然气短缺局面,改善京津冀地区空气状况,促进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结构调整。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随时为您更新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资讯动态。

  • 文章关键词: 天然气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