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9月中下旬江苏地区甲醇价格暴跌开始,瞬间和河北、山东和川渝等地差价瞬间转为负值,而和西北差价则有400-500元/吨大幅缩减至100-200元/吨,而江苏港口价格和外盘到港船货成本倒挂空间在200-300元/吨,港口和内地套利空间全面“封闭”的情况下,内地货源流动有了新的方向且大幅缩减往华东的发货量。整体全国甲醇市场区域性分化走势凸显。
如图1所示,从江苏和内地重要区域(西北、山东和河北)差价来看,从9月下旬沿海甲醇开启暴跌之路开始,和山东和河北地区差价瞬间转为负值,而和西北差价则有400-500元/吨大幅缩减至100-200元/吨,而江苏港口价格和外盘到港船货成本倒挂空间在200-350元/吨。
虽然沿海地区整体基本面尚可,内地和下游均未有对港口形成向下压制,但如图2所示,江苏甲醇从9月21日开始一路向跌走势一去不复返,着实令人费解。是9月上中旬对于期货顶部反复确认后,价格反弹至颈线结束后的理性回跌,还是多头积极获利了结后期的价格大幅回调。虽然从9月21日之后甲醇期货价格大幅下挫,但期货大幅回跌的过程中港口现货价格在基本面的支撑下相对抗跌,但最后港口现货价格也不得不全面“倒戈”,导致期货贴水现货情况愈发凸显,负基基差持续扩大。截至10月13日下午收盘,甲醇主力合约1801报收于2645元/吨,和江苏港口当日收盘价格2742.5元/吨,基差在-97.5元/吨。不得不说,节前最后至今,业者的正向套利(1月和5月之间的正向套利)和上周多数人士的点价操作也为期货持续贴水现货贡献了极大力量。比如上周三至周五,少数重要大户在江苏市场用期货盘面价格加上90-120元赚取利润,而在华南用期货盘面价格加上120-180元/吨赚取利润。在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点价,是指以某月份的期货价格为计价基础,以期货价格加上或减去双方协商同意的升贴水来确定双方买卖现货商品的价格的交易方式。“点价”方式,即先定下基差(现货价格-期货价格),期货价格由买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选择确定,这一“期货价格+基差”的定价方式,为现货贸易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传统贸易定价方式的价格风险。
10月1日至10月13日天津发往华东内贸甲醇船货船期汇总
时间 | 船名 | 发货港 | 数量(吨) | 抵港地 |
2017年10月2日 | 舟通58 | 天津 | 5300 | 宁波 |
2017年10月3日 | 安程 | 天津 | 10500 | |
2017年10月3日 | 安润3 | 江阴 | 9200 | |
2017年10月4日 | 宁化410 | 江阴 | 4500 | |
2017年10月5日 | 建兴77 | 上海 | 2000 | |
2017年10月9日 | 宁化412 | 江阴 | 10500 | |
2017年10月10日 | 永盛化6 | 镇江 | 3100 |
而从华东到港情况来看,从9月21日至10月13日,将近三周的时间里,无论是天津或者京唐港,还是西南、安徽和山东地区,除去长约合同抵达华东以外,从上表河北地区发往华东船货数量来看,内地船货和汽运货源均消失“踪迹”,江苏(南京、常州、常熟和温州等地下游)和浙江(宁波和乍浦等地下游)多从太仓、张家港和南通等地直接采买低价货源,毕竟沿海和内地多数区域较大的倒挂空间难以消除,传统下游醋酸、甲醛、有机硅和DMF产品利润尚可。据观察,仅仅太仓长江石化库区(从9月25日至10月9日)提货就在4万吨附近,船运发货为主,而太仓阳鸿节后(10月9日至10月12日)日平均汽运发货量在1800-2000吨附近,节前太仓区域(9月25日-10月1日)平均一天提货量仅在1507-1964.29吨。而张家港少数库区从9月28日至10月12日整体提货量也在3万吨附近。可见从节前最后至上周末,华东区域内货源自身消化为主,上周华东库存化进程明显加快。后期仍需关注各个库区的实际走货情况。
整体来看,无论是外盘还是内地货源,和华东港口套利愈发渺茫的情况下,内地货源多以区域内消化为主,货源流向均有了较大的改变,而外盘也不得不做出让利回调走势。因此从9月下至10月上中旬,全国甲醇市场区域性分化走势凸显。而随着后期内地和港口逐步达到合理区间,内地货源或将重新回归港口市场套利。
中国化工制造网将为您持续更新相关市场行情,敬请关注本网行情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