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以美元计算,2016年中国进出口比美国少204亿美元。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被撼动?对此商务部部长高虎城表示,“这主要是汇率波动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下降造成,中国外贸发展更重质量和效益。”
中国自2013年起就超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对此次中国进出口额被反超,高虎城在当日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指出,“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和出口大国,一年的贸易额接近4万亿美元,2016年出口比美国多出6435亿美元,顺差超过5000亿美元,因短期市场因素出现几百亿、甚至上千亿美元的波动非常正常。中国依靠低成本发展外贸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不会以国内资源环境为代价盲目扩大出口。与规模和速度相比,我们更关注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实际上,中国的外贸正在实现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加快形成。2016年,中国外贸实现了回稳向好,商品结构、贸易主体、贸易方式更加优化。
中国POM进口逐年攀升 出口压力倍增
近年来,我国聚甲醛进口量呈现震荡向上增长趋势。2010-2013年中国POM进口均量保持在21.57万吨,分别为22.3万吨、21.1万吨、21.31万吨;2014年为首个高点,进口25.38万吨;2015年小幅回落至25.76万吨。
在2016年,中国
POM进口按月表现均有鲜明的差异化,规律性不明显。全年进口大幅增至29.27万吨,创历年新高。
中国POM进口来源国以韩国、台湾省、马来西亚、泰国、美国为主。而美国POM进口则主要以德国、荷兰、韩国、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为主。
长期以来,国内聚甲醛市场主要由国外产品占领,且其严格限制向国内转让生产工艺技术,造成国内聚甲醛产品严重依赖国外进口。为改变此种局面,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发展同内聚甲醛产业,以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同时,我国的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煤化工产品之一的甲醛是聚甲醛的主要生产原料,国内甲醇可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因此我国大力发展聚甲醛产业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属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
2016年中国
POM出口3.20万吨,同比下降15.36%;而2015年一季度2月仅出口0.23万吨,为2006年以来历史新低,全年出口总量3.78万吨。
2016年,中国POM出口流向地主为中国香港地区,出口1.98万吨;该部门货物主要是外资企业利用香港转口,大部门货物在中国港口又卖到国内,因是来料加工或者是进料加工,出口退税较高,其产品竞争力较高。流向日本的出口量约0.29万吨,流向泰国0.13万吨,流向美国0.09万吨,流向台湾省0.07万吨。
而美国
POM的主要出口国家(地区)是中国、墨西哥、巴西、加拿大、日本、韩国、德国等;中国是美国聚甲醛最大出口国,但是单价最低,远低于比利时、墨西哥等欧美国家。
近十年出口的月度数量波动显示,每年我国出口的高峰期(国外需求高峰期)在3-6月份,从6月份开始一直下滑,下滑到第二年1月份左右,从十年价格波动来看,上半年的价格低于下半年价格,价格最高区间在9-11月份,所以对于企业出口安排,应把主要的量放在2-7月份,9-11月份也应该加大出口力度。
目前,国外企业逐渐退出中低端产品的生产,未来,我国的中低端产品将逐渐覆盖全球消费市场,成为抢占国际市场是主要砝码。对于国内聚甲醛生产企业而言,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仍需保证中低端产品的生产量。
2017年中国外贸形势——“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还很多,“穿林打叶”的杂音不少,但无论如何,始终要以“何妨吟啸且徐行”的定力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促进外贸继续回稳向好。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指出,204亿美元在我国整个进出口额中占比不到百分之一,过分强调这一数字意义不大。美国贸易排名上升是建立在巨大的贸易逆差之上,我国则是较大顺差。随着外贸新优势的培育打造,我国外贸竞争力会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