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四川盆地泥盆系天然气首次跃入眼帘
四川盆地泥盆系天然气首次跃入眼帘
  • www.chemmade.com
  • 2017-01-23 11:30:19
  • 人民网
  •   四川盆地大规模有组织的开发天然气资源,已近60年,泥盆系地层是发现的第27套油气储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赵文智认为,开辟了找气新领域,意义重大。

      泥盆系,在距今4.05亿年至3.5亿年之间沉积形成的地层,延续5500万年之久,其间爆发了地球的第二次物种大灭绝。《中国地层典·泥盆系》称,泥盆系在中国广泛分布,矿产丰富。

      双探3井位于四川省剑阁县盐店镇红花村,2015年8月开钻,去年7月钻达地质设计目标,井深7600多米。之后的试油作业阶段,在泥盆系获测试日产量11.6万立方米。

      包括剑阁县在内的川西北地区是四川盆地重要的产气区,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已组织多轮综合地质研究,双探3井是根据最新研究成果部署的第3口探井。

      比双探3井先完工的双探1井、双探2井等探井,相继钻获双鱼石区块栖霞组等气藏,展示了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推动双鱼石区块晋级为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热点。

      四川、重庆成为国内气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关键因素是四川盆地不断发现大中型气田。发现储层,意味着看到天然气聚集地——气藏的“影子”,也就升起了发现气田的希望。

      威远气田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气田,位于四川威远县、资中县、荣县之间,1964年9月在威基井发现的灯影组储层是产气主力。勘探开发威远气田,培养了一批人才,开启了我国大规模应用天然气的序幕。

      1977年9月,相18井发现石炭系储层,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主战场战略转移到川东地区。30多年里,发现五百梯、沙坪场等一批大中型气田,探明储量超过2300亿多立方米,支撑四川盆地成为国内首个天然气工业基地。

      与石炭系同样辉煌的还有两个储层。川东北高含硫气田群的主力储层——飞仙关组,1995年5月钻探的渡1井是发现井;国内迄今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磨溪龙王庙组气藏,储层为龙王庙组,2012年9月钻探的磨溪8井是发现井。

      如今,震旦系、石炭系、飞仙关组、龙王庙组都是四川盆地的主力产气层;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产气量约占中石油的20%,这四套储层约占这家公司产气量的56%。
  • 文章关键词: 油气储层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