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1月份CFR中国价格快速冲高,国内贸易商和下游工厂多出现“恐高”情绪和退避观望态度,明显抵触280-288美元/吨价格,江苏、宁波和嘉兴三地
甲醇库存也从10月份至今积极下降。
1. 内地货源流入港口稀缺,江苏和浙江地区甲醇库存化进程加剧
处于对于高价的担忧以及西南、天津船货除合约供应以外,其它内贸船货发往华东数量甚少,沿海中间商和下游工厂多在港口“扫货”,而退避采买高价美金盘原料。导致太仓、张家港和江阴地区货源库存化进程加快,尤其是太仓地区,货源外发增多,除管输供应周边下游以外,11月份仍有2-3船发往华南、1-2船发往东北、剩余货源多供给浙江区域(10月份以来浙江两地库存持续下降,尤其是乍浦区域库存下降趋势凸显),车辆和船只发送往浙江区域均极为频繁,由前期每天平均的3571.43-3714.28吨发货量达到近期的平均一天4750-5000吨发货量,这极大程度上导致了太仓地区库存急剧下降;
2. 周边和港口套利窗口且目标销售区域不同
周边徐州和鲁南价格仍处于高位,和港口难以打开套利空间,故同样流入华东地区货源十分有限。而两地多数货源也多以供给山东MTO工厂消耗为主。目标销售区域并不在华东,而天津地区由于近期价格居高不下以及船只紧张,除去供应固有的华东下游工厂以外,其他发船同样甚少;
3. 不同原因早就进口船货改港和推迟现象频发
改港、推迟到港现象同样频繁。国外装置检修、台风仍是老生常态的话题,故货源推迟到港已在情理当中,但近期有一个突出现象。由于近期部分美金盘成交价格过高,而前期成交价格过低,也就导致了同一船上的货物存在高低价格相差甚远的现象,因此近期海关严查进口船货价格,对于单票价格过高的单子,海关将要求经营单位提供此票货物相对应的增值税发票或者银行往来贷款证明。因此部分港口的通关效率将下降,推迟到港卸货4-7天值得关注。而改港则是难以避免的,毕竟外商实时调拨船货的数量、一船定两到三港、随时改变停靠港口等等都是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来改变的。
总体而言,近期美金盘的持续高位,已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下游工厂和中间商的操作节奏,在高价原料和补空需求等等多方面制约下,沿海港口库存化进程持续加快,11月下旬库存有望继续缓步下移。关注即时到港以及下游库存情况。另外美国当地上周五已有350美元/吨成交,而欧洲也有288美元/吨价格成交,在欧美两地高价支撑下,亚洲等地价格也难有下跌趋势,且近期部分亚洲区域货源发往欧洲地区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