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低碳减排新突破—国内外合作攻关温室气体减排
低碳减排新突破—国内外合作攻关温室气体减排
  • www.chemmade.com
  • 2010-07-07 09:32:25
  • 中国化工报
  •    近日从安徽理工大学传出喜讯: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该校张明旭教授所带领的创新科研团队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利用稀氨水捕集二氧化碳中试装置,已在安徽淮化集团成功实现连续运转,顺利生产出首批合格的碳酸氢铵产品。该项成果为二氧化碳减排闯出了一条新路,既具有显著的环保效益,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这套中试装置是由张明旭教授团队自行研究设计,在淮化集团大力支持下建成,是目前国内外此领域最大的中试装置之一,具有常温、常压、吸收和反应一次完成、能耗低、工艺简单、安全稳定等特点。该装置通过氨法对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和吸收,每小时可处理烟道气1000立方米左右,烟道气中二氧化碳脱除效率达80%以上,减排二氧化碳110立方米(以烟道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按13%计算)左右,每小时可生产碳酸氢铵肥料约270千克。

      这项成果已引起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的高度关注,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纷纷表示愿与项目组开展合作。美国西肯塔基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不久前还到中试装置现场进行了考察,希望开展更高层次和更大规模的应用研究以及示范工程推广。

      据了解,张明旭教授所带领的创新科研团队一直致力于低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在淮南市和安徽淮化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美国的大学及国内有关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该团队主持了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环境健康与污染减排。该项目利用煤化工(或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稀氨水捕集、吸收燃煤电厂或煤化工企业烟道气中的二氧化碳,生产长效碳酸氢铵化肥,再将碳酸氢铵作为肥料使用,以达到固定碳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该项技术的研究开发既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又可使污染物变废为宝,支援农业生产。

  • 文章关键词: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