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在山东东营召开的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与石化企业转型机遇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生物质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我国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有突破,就能搭上“一带一路”快车,实现跨越发展。
生物质能源已被列为石化产业“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的新能源。与会的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介绍说,我国具有发展生物质能源的有利条件,原料来源广泛,能源需求巨大,只要技术获得突破,解决工程化等问题,生物质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清华大学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十中表示,我国有盐碱地约5亿亩,其中可连片种植耐盐碱、干旱作物甜高粱的边际土地约有2亿亩。改造1亿亩盐碱地可以生产3000万吨乙醇和180亿千克高粱米,替代3000万吨进口原油。目前,东营市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的连续固体生物反应器,首次实现了甜高粱秸秆连续固体发酵生产乙醇。
李十中还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有15个国家化石能源生产与消费差额为负值或接近于零,而发展生物质能源是弥补化石能源不足的有效途径。2020年前非洲计划实施的7个能源项目中,有4个为生物质能源项目;肯尼亚有适合种植甜高粱的土地1320万公顷,至少可年产5000万吨乙醇;加纳水土资源丰富,最适合发展甜高粱产业。李十中建议,我国可以对“一带一路”国家进行生物质能源技术与产业输出,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