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未来5年全球硝酸消费将温和增长
未来5年全球硝酸消费将温和增长
  • www.chemmade.com
  • 2015-11-25 09:55:08
  • 中国化工报
  • 2012~2015年,我国硝酸产能年均增速17.3%,远高于同期GDP增速,供大于求形势进一步加剧,使下游产品的发展越来越受关注。在11月16~20日于山东烟台由全国硝酸硝酸盐工作委员会召开的第十届全国硝酸硝酸盐技术交流研讨会上,与会代表分析了M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己二酸、硝基氯苯、硝酸铵等下游行业的未来发展及其对硝酸的需求情况。

     

    据分析,硝酸铵仍将是硝酸下游最大的消费产品。2014年,我国硝酸铵产量为625万吨,对硝酸的需求量约为500万吨,占硝酸消费总量的60%左右。“十三五”时期,尿素硝铵溶液、硝基复合肥等产品发展潜力较大,到2020年对硝酸铵的农业需求乐观估算达到1100万吨以上。

     

    全国硝酸硝酸盐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立辉说,硝基类的水溶性肥料、液体肥等下游产品现已形成市场,未来将有大的发展。全国化工合成氨设计技术中心站站长李海泉介绍说,随着由中海油山东化学工程有限公司设计的国内首套年产60万吨硝基复合肥装置去年一次投料试车成功,及其他硝基复合肥项目陆续投产,硝基复合肥将成为硝酸消费的主力军之一。

     

    近年来,MDI、TDI、己二酸和硝基氯苯等硝酸下游产品的规模快速增长,在硝酸消费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MDI是生产聚氨酯的重要原料。近年来,我国MDI产品已经基本满足国内消费,并开始进军国际市场。2014年,我国MDI总产能261万吨,开工率接近90%,消费量230万吨。预计到2020年,我国MDI产能达到440万吨,消费量396万吨,对硝酸需求量220万吨。

     

    TDI是常用的多异氰酸酯的一种。近年来,我国TDI已经从供不应求到大量出口。2014年,我国TDI产能89万吨,产量72万吨,开工率约80%。预计到2020年,我国TDI产能135万吨,消费量108万吨,对硝酸需求量98万吨。

     

    己二酸又称肥酸。2014年我国己二酸总产能221万吨,产量110万吨,开工率约50%,消费量为96万吨。预计2020年,我国己二酸产能290万吨,消费量170万吨,对硝酸需求量100万吨。

     

    硝基氯苯主要包括对硝基氯苯和邻硝基氯苯。近年来,我国硝基氯苯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多套规模较小、工艺落后的装置已被迫关闭,一些没有氯碱和氯化苯配套的装置开工率较低。2014年,我国硝基氯苯总产能79万吨,占世界的79%,产量58万吨,消费量56万吨。预计2020年,我国硝基氯苯产能90万吨,消费量75万吨,对硝酸需求量33万吨。

     

    目前,我国硝酸生产企业约150家,年产能约2100万吨,是世界最大的硝酸生产国。与会专家普遍认为,硝酸在有机化工领域的下游产品具有一定发展空间,但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相关产品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未来国内、国际竞争将更为激烈。同时,MDI、TDI等产品生产工艺较为复杂,能否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主要取决于是否掌握核心技术。未来几年,硝酸及下游行业将持续面临去产能化、去杠杆化的压力,企业要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未来5年全球硝酸消费将温和增长

     

    据统计,2014年,世界硝酸产能约8018万吨(100% HNO3计,下同),产量约5982万吨,开工率达到75%。2008~2014年,世界硝酸产能年均增长率为1.79%,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年均增长率为2.15%,增长速度较之前十年有所增长。

     

    欧洲、中国和北美是硝酸的主要市场,世界硝酸产能的82%、产量的84%和消费量的84%集中在以上三个地区。预计未来5年,世界硝酸生产和消费将继续保持温和增长,产能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9%,产量和市场需求年均增长率将分别达到2.4%和2.3%。

     

    目前,从全世界消费情况来看,化肥及民爆领域消费的硝酸占其消费总量的80%左右,其中96%以上的硝酸用于硝酸铵及硝酸铵钙生产。非化肥领域硝酸消费约占17.2%,其中硝基苯约为3.6%,TDI约为2.8%,己二酸约为2.7%。

  • 文章关键词: 硝酸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