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化工资讯 > 行业资讯 > 化肥产业应实施“以质代量”发展战略
化肥产业应实施“以质代量”发展战略
  • www.chemmade.com
  • 2015-01-21 10:06:19
  • 中国经济网
  •     产能严重过剩,市场需求下降,行业利润偏低,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齐齐发力,让化肥产业最近的日子不太好过。专家表示,未来化肥产业应实施质量替代数量的发展战略。高效肥料、专用肥、水溶肥等科技含量高的品类仍然短缺,可加快发展。
        
        肥料是农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元素。我国肥料工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工业体系,对于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发展,促进农民增产增收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来,化肥行业的日子并不好过,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下降,行业利润偏低,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制约了行业发展。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化肥总产能已达到13167万吨,化肥产量达到8011.73万吨,而我国化肥需求量仅为6610万吨,生产过剩量在1401.73万吨,过剩产能近一半。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高永峰表示:“从氮肥情况来看,2013年我国氮肥产能5850万吨,自给率达到110%;磷肥方面,2013年我国磷肥产能2350万吨,自给率达117%。”
        
        而据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核实,虽然国内有生产许可证的复混肥企业已由高峰时的4400多家下降到3400多家,但产能依然巨大,企业开工率普遍降低。
        
        金正大生态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复合肥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陈宏坤表示,“目前,全国复合肥企业约3500家,行业产能2亿吨,实际产销量5000万吨至6000万吨,开工率不足30%,这种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
        
        产能过剩带来的弊端是多重的。首先,将会使市场竞争趋于同质化,行业平局利润整体下降。高永峰说,2013年,化学肥料制造业销售利率为4.43%,其中,氮肥制行业2.31%,磷肥制造业2.46%,复混肥料制造业4.88%。其次,产能过剩会导致市场无序竞争严重。专家指出,目前,我国有法可依的行业管理标准仍然主要依赖于2000年出台的《肥料登记管理办法》,已经远远滞后于肥料行业的发展,肥料安全问题突显。此外,企业经营诚信不足,有些肥料企业为扩大销售和影响力,发布夸大效果信息或虚假广告,扰乱了国际市场,所以出现被反倾销现象,损害了国家形象。
        
        “未来化肥产业发展的重点应当是如何提高效率与利用率,而不是继续大幅度提高施肥水平,我国肥料产业应实施质量替代数量的发展战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赵秉强认为。
        
        高永峰也认为,应迫使落后产能退出市场,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以提高肥料利用率为主线,发展能增加肥效的相关肥料品种,例如,微生物肥、商品有机肥、土壤调理剂等。
        
        专家指出,目前产能过剩停留在传统大化肥的层面,而科技含量高的高效肥料、专用肥、水溶肥却是短缺的。氮、磷、钾传统大化肥会成为新型肥料的原料产品,将提高肥料附加值和利用率,这既是农业生产发展的方向,也是解决传统产能过剩的一种方式。
        
        近年来,国家已经将很多高科技型肥料列为重点推广项目,并以示范形式推广到全国多个省份,基本覆盖了中国粮食主产区以及主要的农作物产品。未来国家还将加大对高效环保肥料的推广力度,这也是新型肥料发展的机遇。
        
        对化肥企业来说,应利用好当前产能过剩所形成的倒逼机制,把握好国家的政策导向,增强自身竞争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速产品差异化发展,提升附加值。企业之间应加强创新合作,从竞争走向竞合,共同稳定市场,以创新合作突破行业困局,而非互相拼价。
  • 文章关键词: 化肥
  •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