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石油企业如何在风险中把握机遇
www.chemmade.com
2015-01-06 10:30:57
中国化工报
1月5日,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组织专家评出的2014年度中国石油行业十大新闻正式发布。
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彭元正表示,在回顾2014年的同时展望未来,2015年,我国石油企业面临着持续推进内部改革,结构调整,清洁生产,应对市场风险,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引进、合作力度,保障能源供应等任务。
清洁生产任务日益紧迫
2014年是石油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打造清洁能源升级版的一年。石油企业在清洁能源开发、油品升级等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
2014年7月4日,中国石油大连液化天然气(LNG)项目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2014年12月16日,中国石化首个LNG接收项目在山东青岛正式投运。截至2014年7月底,中国海油分别在广东、福建、上海、浙江、珠海和天津建成投产6个LNG接收站,总接卸能力超过2380万吨/年。2014年12月底,中国海外首个大型LNG生产基地——柯蒂斯项目成功试产,中国海油也将获得长达20年、每年860万吨的LNG资源供应。
石油企业转型升级,对优化我国能源结构,打造中国能源“升级版”,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油品质量升级方面,中国石油仅在国四车用汽油标准升级中累计投入就超过200亿元。中国石化用于油品质量升级的投入10年间累计达到2000多亿元。
在能源发展顶层设计方面,201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研究中国能源安全战略,积极推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2014年11月19日,国务院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特别指出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并明确发展新能源的五大领域和20个重点创新方向。这给石油企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2015年,我国将持续推进油品升级,不少省市区已经根据情况提出了明确的油品升级时间表,各央企和地方炼化企业正在加紧设备改造升级。石油炼化企业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油品升级压力。
应对油价波动要化危为机
自2014年6月开始,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下行,由年内最高点107美元(每桶,下同),跌至60美元以下。受国际油价大幅下挫的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罕见的“十一连跌”。
彭元正认为,油价暴跌是全球经济低迷、市场供求失衡、美元走强等多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对于我国油气上游产业的发展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但较低的油价、油源多样化及市场主体多元化,有助于我国推进能源改革,建立准市场化的能源价格体系和机制;有益于我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进行国际能源合作;有利于我国扩大石油战略储备。
据彭元正分析,油价跌势还将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他认为,2015年,国际石油市场仍不乐观,油价低迷将对石油化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业绩产生巨大影响,业内企业必须要有应对举措。
彭元正提醒内业企业,中国的能源需求仍将继续增长,油气产业依然大有可为,企业应主动应对、积极备战。他建议,业内企业应有进有退,有舍有取,抓住时机优化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在加快资产存量调整,清理一些低效、无效资产的同时,密切关注国际上的并购机会,结合未来长期的战略布局,择机收购一些价格超跌、发展潜力大的优良资产。
此外,2014年另一个影响行业的事件是资源税调整。2014年10月11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统一将煤炭、原油、天然气矿产资源补偿费费率降为零,原油、天然气矿产资源税适用税率由5%提高至6%。对此,彭元正分析认为,我国油气行业长期存在资源类税费并存的现象,资源税改由“税费并存”到“清费立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引导企业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保障供应需内外并举
2014年,也是我国石油行业资源勘探和对外合作取得突出进展的一年。
2014年5月21日,中俄在上海签署总价值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供应协议。根据协议,从2018年起,俄罗斯通过中俄天然气管道东线向中国供气,输量逐年增加,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合同期30年。“世纪大单”的签署,不仅在经济贸易方面推动两国互利合作的深化,而且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写全球能源贸易版图。
2014年9月13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塔吉克斯坦段开工仪式在杜尚别举行。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全长1000千米,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乌国首站,进入中国境内的新疆乌恰末站,并与国内西气东输五线贯通。中亚天然气管道D线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具体体现和有效实践。
2014年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同样获得了重大突破。
2014年3月20日,中国石油宣布发现迄今为止我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特大型海相碳酸盐岩整装气藏——安岳气田龙王庙组气藏。2014年7月18日,国土资源部评审认定,中国石化涪陵页岩气田新增探明地质储量1067.5亿立方米,页岩气开发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8月30日,“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南海北部深水作业区陵水17-2气田首次测获高产油气流,测试日产天然气56.5百万立方英尺(相当于9400桶油当量)。陵水17-2气田是我国海域自营深水勘探第一个重大油气发现。
业内专家表示,2014年一系列的油气勘探、开发、合作的重大进展,对于我国实施立足国内、稳步推进与各国能源合作的能源战略,破解能源瓶颈的制约,推动经济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意义。2015年,我国石油企业要进一步抓住机遇,加大非常规等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证常规油气田稳产增产,加快对外合作和“走出去”的步伐,保障我国能源供应稳定。
面对风险改革仍在路上
2014年,我国石油企业对内的“混改”也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2014年9月12日,中国石化销售公司与25家境内外投资者签署增资协议,拟由全体投资者以1070.94亿元人民币认购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此举标志着中国石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中国石油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发力点在于“一揽子计划”,主要以上市公司的资产为主进行“混改”,油田、管道、销售主要板块都将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
彭元正指出,对石油企业而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生产力要素优化组合,以及多种资本优势的充分发挥。石油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一方面,国内外市场竞争和油价波动不断加剧;另一方面,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行业政策密集调整。市场风险和政策性风险不断加大,这就要求石油企业不断提高对于形势变化的判断能力和应对能力,进一步加快内部改革和结构调整。
对于面临的风险,彭元正表示,最近5年来,石油公司普遍面临勘探开发难度增加、成本上升等共性问题,对高油价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发展面临瓶颈。油价跌幅过深,将为石油公司带来严峻的考验:上游业务的利润将减少,一些高成本的项目将出现亏损;有可能引起天然气价格的连锁反应,使天然气业务面临困境;随着国内外石油公司投资减少,工程技术等业务也将受到影响;一些海外投资项目的经营风险增大。
文章关键词:
石油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