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纤维素航空燃油生产技术获突破
www.chemmade.com
2014-12-29 10:20:46
中国化工报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课题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试装置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经国家油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达到了国际生物航空燃油ASTM7566标准,具备了应用于航空飞行的质量可行性。我国由此有望成为率先掌握纤维素生物航空燃油生产技术的国家。
据了解,国际上生物航空燃油几乎全由油脂原料制取,然而由于成本高昂,除各大航空公司进行试飞或局部航线示范飞行外,尚未进入商业化应用。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航空燃油技术在国际上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建设工业示范装置。
广州能源所课题组人员以秸秆等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及木薯等非粮生物质为原料,研发出了生物质高效水热解聚—水相化学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新技术,并设计建成了国际上首座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中试装置。
研发团队突破核心技术,研制了高水热稳定的水相化学催化材料及水相合成反应器,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质水相化学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成套技术及装置,成果已获得多项国内外发明专利授权。
中试结果表明,8~10吨秸秆类生物质原料可生产1吨生物航空燃油产品,生产成本8000~10000元/吨,通过进一步优化及提高催化效率,生产成本可再降低。
我国航空燃油的年需求量约为2500万吨,预计2025年将达到5000万吨。而我国每年农林废弃生物质资源量约折合7亿吨标准煤,其中秸秆年产量约6亿吨,林业生产和木材加工废弃物约3亿吨,再加上木薯等非粮生物质,资源丰富。
文章关键词:
纤维素 、航空燃油
化工制造网 信息客服热线: 025-86816800
版权与免责声明:
»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化工制造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
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